寿县古城“城里城”----报恩禅寺(明)(省保)-2016.2.14

标签:
报恩禅寺东禅寺寿县报恩寺九级北宋舍利砖塔遗址贾锋 |
分类: 古镇名城古建筑 |
寿县古城“城里城”----报恩禅寺(明)(省保)-2016.2.14
报恩寺座落在城内东北偶,旧名崇教禅院,或名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年。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忐观年间(公元627—649),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一万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明末清初宿十八罗汉,堪称艺术珍品,曾为寿县博物馆所在地,寿县博物馆于2004年元月迁至新馆,新馆座落在寿春城西大街繁华地段,与孔庙相邻。
报恩寺是安徽寿县中的一座庙宇.寿县古城墙是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建的,一直保存到现在,算起来也有940多年了,叫它千年古城不为过,何况它之前还有残存的老城墙.报恩寺则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627--649),从那时算,到现在已有1300多年了,当然称得上千年古庙;我在参观时,看到庙里有一块重修报恩寺的石碑,是清代光绪八年(1882)刻的,离今天才130年.那这座寺庙,是叫它千年古庙呢,还是叫它百年古庙呢?想了好久,还是从它老祖宗那一代算起吧.
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门前有长廊,立石质方形廊柱,柱面有花鸟浮雕,门东一柱础上有“石羊抵头”画面,生动逼真,此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大殿内东、西、北三面是省级征战保护文物泥塑十八罗汉和唐、宋、明、清四代的木雕、铜铸造像几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进入殿门,正中摆放着半人高的铜香炉,你别小看它,州人都知道这叫“城里城”,因为城里的主要名胜古迹均铸在香炉四周壁面上,所以叫“城里城”,此亦为八景中之一景。大殿东侧是僧祖堂及涤尘精舍,两侧是禅堂、维那寮。


报恩寺分三进,自照壁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毗卢阁。
一、地图
二、报恩寺照壁
这字写的有神!是毛泽东的书法笔迹,面北是一座大型照壁。上书毛泽东同志1958年9月17日视察安徽省博物馆的指示。报恩寺曾为寿县博物馆所在地,寿县博物馆于2004年元月迁至新馆
通常佛教禅寺照壁大都写有“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南无阿弥陀佛”、“福田广种、寿域同登”之类的语录,为什么报恩寺的照壁上题写的是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在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的指示:“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
报恩寺曾经是寿县博物馆旧址,那时照壁题写毛泽东语录是顺理成章的事。2004年,寿县新博物馆建成(西大街孔庙对面)后,虽然报恩寺已无博物馆的功能,但在修缮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了这扇照壁,也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
三、. 报恩寺山门
山门正门,
山门黄墙皂瓦,四头高大威武的石狮把守大门,光绪八年(1882)刻的重修报恩寺碑文
四、一进院
走到东大寺巷尽头,越过高大红色的照壁,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
正门前一棵大树郁郁葱葱,不远处是一座铁塔,据说这是一种前塔后殿的传统特色
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已倒塌。残存的塔基危及游人安全,于1977年拆除时,发现塔基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
4.1、九级北宋舍利砖塔遗址
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衫翠柏,郁郁葱葱。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六角砖塔,后倒塌六级,残存的三级因危及游人安全,于1977年拆除。清基时发现了塔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
银石套棺
于1977年在拆除的塔内发现。其形如画舫,周设花栏,上盖四角各悬一风铃。盖正面饰双龙戏珠,馆头作双扇假门,门旁各饰以天王像。棺之一侧饰释迦摩尼像,十大弟子均作哀痛装;另一侧为送葬画面,棺尾立面饰一释子,合十默坐,为祈祷状。
银石套棺花纹精美,内容丰富,为我国绘画艺术和宗教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五、五百罗汉殿






六、天王殿




































6.1、念经堂
6.2、东偏殿
七、二进院
走进去是一个大院子,高大古老的银杏树枝繁叶茂,烧香的烟雾不时飘过.
7.1、寺院内的古银杏树.
种植于唐贞覌9年,树龄1300年的银杏。殿前两株银杏。植于唐贞观九年,已有1300多年树龄。树高20余米,被认定为国家一级古树名木。
7.2、东庑殿
大殿东侧是僧祖堂及涤尘精舍,两侧是禅堂、维那寮。
7.2.1、西方接引殿
7.2.2、地藏菩萨殿
7.3、西庑殿
7.3.1、观音菩萨殿
7.3.2、西方三圣殿
八、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半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往里便是大雄宝殿,殿前有个香台,又有两个石狮蹲踞在石级旁.
殿面五间,进深三间,殿门前有长廊, 立石质方形廊柱,柱面有花乌浮雕,门东一柱础上有“石羊抵头,画面,生动逼真,此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
进入殿门,正中摆放着半人高的铜香炉,你别小看它,州人都知道这叫“城里城此亦为内八景中之一景。大殿门两旁墙上嵌着大书法家赵盂 倾所书的“南无释迎牟尼佛”七个大字和清书法家梁嫩为此七字 作跋的两方石刻。











清代泥塑
来之前就知道殿里有一组清代泥塑罗汉像, 报恩寺里的这组清代泥塑罗汉,虽然身上的涂金多有脱落,但整体保存完好:"殿内有清代乾隆年间泥塑的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造型生动:有的双目微瞑,神态自若;有的合掌当胸,若做祈祷;有的定睛凝视,似在深思.艺术构思精巧."

大殿内东、西、 北三面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泥塑十七罗汉和唐、宋、明、清四代的木雕、铜铸造像等几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 八罗汉像是寺内的珍贵文物。它们分别立于大雄宝殿的东、西山墙及东西后檐墙的砖台上。1952年,房屋漏水,长时间浸润东边的第二尊,使之倒塌,仅存在十七尊。

这些罗汉像,情态各异,在波涛之中各踏一水族,好像在渡海。他们有的双目微暝;有的切齿怒目,气势逼人;有的合掌当胸。他们脚踏之物,首似龙,背似龟,形似猪,构思精巧,布局合理。
这些罗汉制造工序及其复杂。其先立木为柱,用木棍、竹片作骨架,缠以稻草,尔后用细土和棉絮捣成泥料敷造。罗汉手指则以棉线为芯,以防断落。像干后,通体以极薄之细棉纸糊裱两层,与纸上施国漆,漆将干时贴金。无需贴金处施不同的颜料。讫后,与金皮外再髹漆一层,名为"漆包金"
经过对现存的史料分析可知,这些罗汉都是清朝的作品。1966年2月,在西边第一尊罗汉背上的空洞中发现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大清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乙日装修罗汉一尊开光",亦可作一佐证。
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系着绳子的泥塑,原以为当初就是这样的,询问了僧人后才知,绳子是后系的,防止歪倒.
大东殿尽间的正面墙上,刻着"南无释迦摩尼佛"一"佛"子居中上,"南无释"、"迦摩尼"则分刻在"佛"的左右。这种刻法灵活而不呆板,耐人寻味。清代书法家梁谳这样评价:"结体遒紧,笔力古劲,绝似苏灵芝铁像碑"
九、三进院
穿过大殿,即来到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肃穆典雅。越过西侧圆门,即来到新建的“碑园”。在这里不仅可以尽情欣赏历代名人碑刻,一饱眼福,而且何以漫步在古朴典雅的长廊之中,抒发思古之幽情。大雄宝殿后面是毗庐佛大殿.
十、毗卢阁
本博主有关全部博客相关文章随时更新;总目录详见:本博主相关博客总目录
安徽旅游景点相关文章如下:
凤阳:
滁州
宿州:
亳州:
疑似曹操的真正墓的迄今未明墓主的曹魏古墓亳州曹操家族墓-观音山孤堆(国保)-2015.6.18
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