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子的博物志
因为出版产业的升级和繁荣,光是我们国家,据说每一年出版的书籍种类,就有10万种,其中有三分之二都是新书。这么多书,你就是把一生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读书上,也读不完的。所以,我经常听到有人说书太多,根本就无法选择。其实,当下出版的书籍,不客气地讲,很多都是垃圾,你根本就不用认真对待的。因为它们没有被时间淘洗,大部分书籍都可以不去读的。全唐诗一共有三十万首,最后被淘洗得就剩下了一个诗三百。所以,我自己的体会是,书恰恰是越读越少的,当代的书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去阅读,相反那些已经被时间淘洗之后,剩下的书,很多都是值得一读的。
最近的非典时期,我读到了英国人怀特写的《塞耳彭自然史》,这就是一本经过了时间的淘洗,而仍旧妙趣横生、光华依旧的好书。这本书诞生至今,已经有两百年了,它可以说是英国十八世纪的一部文学名著,但是我们很少有人听说过它。最早还是周作人发现的它,在1934年写了一篇书评,向中国读者介绍这本书,这次花城出版社的翻译出版,所根据的信息就是周作人的那篇文章。这本书属于非常有意思的那种书,既是文学著作,又是一本博物学著作。简单讲,英国有一个地方叫塞耳彭村,那是英国一个美丽的村子,作者怀特以给友人写信的形式,对那个村子的山川形貌、花鸟虫鱼,以及大自然的一丝丝风吹草动,都给予了无比细致的观察和描绘,对上述种种自然界的造化,都有精确的文字记录,还有精美的绘画插图。
作者描绘的生活情景,实际上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很难找到踪迹了,它类似于传说中的牧歌,悠扬地在一个热爱大自然的风物的人的耳朵里回响。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还有它的文体十分生动,语言亲切,所涉及的自然知识非常丰富。通过这本书,我们会了解到,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那些各种形态的生命,其实和我们人类是一样的,共同使大地变得丰富和富有生命力。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根本就无法真正地“征服”自然,我们如果不采取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办法,大自然最终也会毁灭了我们。只有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爱护,人类才因此没有显得孤独和愁苦。最近有登山队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有观众打电话给主持人的时候,说到了“我们再次征服了珠穆朗玛峰——”这个时候,主持人立即打断了这个观众的话,说我们现在不说“征服”这个词了。确实,几百年以后,山还在那里,而人已经死了好几岔子了,你说什么征服它的梦话?说到底,非典肆虐的原因,跟有人乱吃野生动物,确实是大有关系。沙尘暴的产生,完全是人类行为在自然界的失当,很多孩子刚生下来就得了白血病,和环境被污染与破坏,也是有着直接的原因,最后,所有的惩罚,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惩罚,都要一点一点落到我们自己的头上。
因此,时下十分蓬勃的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运动与思潮,以及对非典疾病的抵抗,不过是我们刚刚醒悟的开始。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车轮下,仅仅靠着增长经济的指标是远远不够的,经济的增长到底碾压和毁坏了什么东西,我们还剩下了什么东西,哪些东西应该是我们珍惜和细致地看护的,为什么人类不应该自大和自以为是,每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答案。
(《塞耳彭自然史》作者:吉尔伯特.怀特,花城出版社出版,定价:2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