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河北曲阳的了解,完全来自参观河北省博物馆的曲阳石雕馆后的补课。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那里有一处全国文保——北岳庙,1500年前竟然曾经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古北岳恒山之地,为官方祭祀专用场所。
虽然不清楚为什么后来不再于此地祭祀北岳了,但是却了解到如今这座北岳庙的现存大殿仍是国内目前尚存最大的元代木结构建筑,而且就在大殿之中还保存有据传是唐代画圣吴道子仅存的真迹画作《天宫图》,其中画里有一“飞天神”的形象,被称为
“曲阳鬼”,更是被视为最能体现吴道子画功的形象……于是,为了这座元代大殿和吴道子画的这只鬼,我便安排了本次曲阳之行。
曲阳北岳庙位于县城城西,沿街一条柳树成荫的甬道的尽头,便是一大片红墙灰瓦,坐北朝南的古建筑群。
现如今北岳庙第一道门——“朝岳门”原本是二道门,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的建筑,造型古朴且简洁,配上屋顶灰色的瓦,及两侧红色的宫墙,自然而然地透出股皇家建筑的范儿。
从庙内的场院上,便可知此庙的占地规模不会小,这不,进入朝岳门后,与后面的“凌霄门”之间,便是一片非常开阔的场院,就在场院的中间是一座砖砌高台,高台上则建有一座八角形,重檐三滴水攒尖顶的全木结构的亭子,其底层则以砖石封筑并开有劵门。
此亭名为御香亭,是当年皇帝在举行祭祀大典之前更衣、上香之地。
御香亭后是一座两侧有八字照壁墙、单檐硬山顶的建筑,其是如今北岳庙的第二道门“凌霄门”,在门廊两侧的墙壁上,分别嵌有两幅碑刻,是“北岳之图”碑刻,此碑刻于金大安二年(1210年),至今也有800年的历史。主要记载了北岳管辖范围之内山脉河流分布情况及曲阳城的局部情形。
“凌霄门”之后便是三山门,该门门廊下的墙壁之上则嵌有两幅“曲阳鬼”的线刻形象,只见其长发飘舞、赤膊坦胸、肩扛长戟,腾云驾雾时正手搭凉棚向前放张望的样子,其面部表情极为狰狞恐怖,这只“鬼“的形象,实际是北岳庙大殿中壁画中的一位“飞天神”的形象,只因其面目狰狞如鬼,而被称为“曲阳鬼”。
“曲阳鬼”虽形象恐怖,但其却是一个救人于危难的大英雄,相传古时,一众曲阳人乘船出海,有官、有商,也有小民,一路上大家虽相安无事,却都对其中一个相貌丑陋,衣衫不整的小客商不屑与其为伍。航行间海面上惊现海妖,欲倾船噬人。就在这危急时刻,那名面目丑陋的曲阳人纵身跃入海中,顷刻间化身为一个面目狰狞如厉鬼的形象,只见其身手勇猛异常,很快杀退海妖,海面恢复风平浪静,人船皆安,而那只“厉鬼”随即也化作一朵祥云升天而去。后来,这批曲阳人在北岳庙德宁殿上香时意外发现,大殿墙上壁画中所绘
“飞天神”的相貌,竟与海上救人的厉鬼面目一模一样,大家这才恍然大悟是“飞天神“化身救了他们……于是人们把壁画中的“曲阳鬼”临摹下来,请回家去,供奉起来,从此,“曲阳鬼”便声名远扬,而“曲阳鬼”也成了曲阳人侠义的化身,为历代人所赞扬。
三山门之后,是一片古树苍天,绿草茵茵的面积超大的场院,场院中建有两座碑楼,其中一座中明代洪武年间的“大明诏旨”碑刻,碑文记叙了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后,对五岳、五镇、四海、四渎进行新的命名与加封,诏令只以山水本名为神的名称。另一座中则是一通北齐年间的碑刻。其碑文隶楷相兼,清秀涓丽,是研究中国文字由隶入楷的珍贵史料。
绕过飞石殿遗址,眼前便是一座建筑于高台之上的重檐大殿,这便是北岳庙的主体建筑——德宁之殿。
这座大殿历经多朝的修缮现为元代建筑风格,被确定为我国目前尚存“元代”的最大木结构建筑,也是五岳祭祀中规格最高的古建筑。
之所以称其规格高,是因为该大殿的殿顶为重檐九脊庑殿顶,这种建筑规制从我国商周至清代一直只能用于最尊贵的建筑之上,其它建筑绝对是禁止使用。
没有着急进入大殿,而是绕到了其西侧的草坪之上,在这片场地之上,是从曲阳不同地方征集而来的古代石雕精品,内容有人物、动物、佛像、经幢等,门类非常齐全,这些珍贵的艺术瑰宝千姿百态,造型优美,充分展示了曲阳石雕艺术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和特点。
从侧面欣赏大殿建筑,又是一种别样的风采:大殿建在一座四周设有汉白玉石栏杆和望柱的体量巨大的高台之上,高台的四角都有吐水的龙头,大殿正前方专门筑有一片向前方凸出的月台,当是举行盛大祭祀仪式时所用的场地。高台四周所有汉白玉石栏杆及望柱顶端都雕刻有一只石狮子,据说共有九十九只,这些石狮千姿百态,无一雷同。





月台正前方的台阶东侧,立有一块石碑,碑上阴刻有“北岳恒图”。这通碑刻是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曲阳知县周寅所立。这通碑刻对于人们了解北岳庙的原貌提供了明确可考的实物史料。
由台阶登上月台,直对面宽九间的大殿,堆筑着众多巨大的斗拱的重檐正中悬有一块木制巨匾,以楷书书有“德宁之殿”四字,颇具颜筋柳骨之风。是真定路转运使司经历官李廷瑞奉诚明真人所写的。诚明真人名张志敬,为全真教第八代掌门。
“德宁”二字出自《庄子·外篇·天道》,为“以德治国、天下安宁”之意。



大殿四周排列着一圈硕大的朱红色立柱,正是这些立柱支撑起了大殿巨大重檐的份量,若是细细观察,便可发现这些立柱都是呈向里倾斜的角度,在古建的术语里将这种独特的建筑方式称为“侧脚”。从力学角度考虑,是为了防止殿顶压力太大,导致重檐向外塌裂。
步入大殿,发现殿中不多的几根立柱都集中在了大殿的后部,这样一来,大殿内部的空间较一般的殿宇宽敞了许多,这完全利益于大殿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辽金建筑中常见的减柱法,从而扩大了视野,增加了空间。
大殿后部的中央供奉的是北岳恒山之神崔莹。
崔莹是商周时期的人物,在灭商过程中被纣王的一员参将张奎所杀害,后被姜子牙封为北岳恒山神,由于他体察民心,除暴安良,极受一方百姓敬仰,自然香火十分旺盛了。它左右两边分别是辅神风伯、雨师,主要职责是保佑人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至此,我已然将曲阳北岳庙前前后后的建筑布局,建筑构筑以及碑刻与石雕都细细看了一遍,此刻虽然德宁之殿内的光线仍略显幽暗,但我还是努力瞪大了眼睛,目光在隐藏于阴影之中的大殿东西两壁上费力地辨识着,寻找着那只著名的“曲阳鬼”的身影……
大殿内东西两壁上及北壁上都有巨幅彩绘壁画,如今这些壁画皆因年代久远而呈现斑驳缺损之象,但画中的众多人物、山水景致依然可以辨识,尤其是那画中的红绿色彩依然艳丽如初。
东壁壁画名为《云行雨施》,画的是天宫中众天神正在兴师动众、兴云布雨、普降甘霖的情景和人物形象,但整幅壁画中最吸睛的还当属位于画面正中间的一条从云间俯身体而下的巨龙,只见它从头低尾高,身形蜿蜒,龙首之上双目炯炯,须发俱张,四只龙爪虬劲有力,于云间蓄势待发,大有破壁而出,盘旋于殿内的感觉......
西壁的壁画名为《万国咸宁》,画的是众天神胜利完成兴云布雨任务后偃旗息鼓、得胜回宫,世间风调雨顺的情景。这幅壁画中各路天神都整齐列队,按部就班地,或驾云贴地而行,或行云于半空之中,唯有一个“显眼包”特立独行的单独驾云于空中,而且还是跟众神反向而行,这个家伙正是我苦寻的良久的那只鬼——飞天神。

由于这只“曲阳鬼”位于整幅壁画画面偏左的上端,再加上除了身上的肌肤色泽鲜艳一些,其周身飘逸的衣着几乎与围绕四周的云层融为一体,着实难以分辨,但正是那以色彩显现出来的肌肤上的线条令其四肢与裸露的上身显得肌肉发达,孔武有力,再加上它那狰狞的相貌以及其横枪倒戈、腾空飞奔的身姿都令一只气势逼人的“鬼”显得格外有活力......
这殿内的壁画内容皆取自道教题材,描绘天地众神、五岳、四渎之神会聚北岳恒山的故事,画面中人物形象众多,无一雷同,个个神态优美,栩栩如生,满满的神仙风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壁画中的人物皆为铁线白描的技法,令所有人物的衣着均显得线条遒劲而飘逸,令壁画表现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这种画技确实颇有“吴带当风”之神韵,因而被认为是为唐代吴道子所画。即使非吴画,这殿内的壁画也足以算得上是河北之珍,国之瑰宝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