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2023-03-21 18:32:50)
标签:

国内游

旅游

自驾游

分类: 古镇系列
      从皇城相府出来,还是情不自禁地被这座清代宰相府的规模与气势所震撼。
      在驾车前往别处时,忽然发现路边的指示牌上标示附近还有一处“天官王府”,心中不禁感叹:真是没想到阳城一个小小的阳城县的润城镇不仅出过宰相,竟然还出过王爷?宰相府都这样了,那王爷府不得更气派?于是,好奇之中便临时起意,驱车前往不远的“天官王府”。
     “天官王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结果到了目的地,我才发现自己闹了一个大乌龙:人家这“王府”不是“王爷府”,而是一位叫王国光的明代官宦的府邸,人家姓王,自然称“王府”没错啦。
       可是我还是心存疑问,为什么王国光的府邸要叫做“天官王府”?原来,在我国古代,于《周礼》中,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合称“六卿”,是为后来封建王朝中“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的原型。而这个王国光是大明王朝的重臣,历世宗、穆宗、神宗三帝,从事政治活动达四十余年,先后担任过明朝的吏、户、刑部的三部尚书,吏部尚书为天官冢宰,所以当地人把王国光的府第称作天官府,一点毛病都没有。
       现如今的“天官王府”景区,事实上是王国光及其出过“一门五进士、五举人”的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宦家宅建筑群,完好地保存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堪称“明代大型官宦家宅的典范”。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村口的大门是一座砖拱式门楼,其主拱跨度巨大,这是上庄古村标志性古建筑之一的“永宁闸”,原本是一处水闸并非大门。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古时的上庄,原有一条名为“庄河”的河流穿村而过,上庄也因此河发展水运而富,后来河水断流,村民便将原来的河道铺上砖石,改成了村中纵贯东西的主干道,而原来河流上的“永宁闸”也成为了庄门。
       这座“永宁闸”不仅是一座风水、风景点缀物,更是一座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和水利设施,对保护上庄古村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门楼也成为中国古代乡村砖拱式门楼之最。
       门楼下的石板路为上庄唯一入口,也是沁水、翼城一带通往泽州府的必经之路,踞商路而筑屋,这王家也是够牛的。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进入村内,发现古河街石板大道两侧的房屋都建在块石垒砌的高台之上,而且这些房屋几乎也都是砖石砌成,不少宅子的大门还都被建造成门楼,下有门洞,上有楼阁,不仅气派,而且显得固若金汤。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王国光的府邸“天官王府”便是一座居于高台有着门楼的宅子,立于庄河古街南岸的门楼前筑有坡道,拱形的门洞之上有一门额上书有“冢宰第”三字。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进入宅邸,发现其内部是四个大院套小院的棋盘院落格局,进入正院的一条巷子口,立着一座木制牌坊式的巷门,正面书有“天官上卿”四个大字,背面则书有“国士尚书”四个大字,明示着主人的显赫身份。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在天官府内宅门洞上方可以看到一块年代久远,色泽暗淡的“尚书”匾额,这是明万历二年王国光升任户部尚书后,万历皇帝命当时巡抚朱笈为王国光题写,由阳城知县李栋所立。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内宅的院落格局,四下都是两层的屋宇,只是这些楼宇都修筑有木制的外廊,相传是王国光任吴江知县时引进的南方建筑风格,也是晋东南地区早期楼道建筑的雏形。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与附近的郭峪古城,皇城相府一样,天官府中也建造了一幢高高的看家堡楼,看来阳城地界大户人家防范匪患的意识还是很强的。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立于庄河古街北岸的众多宅院中,一座拱形的门楼下隐藏着一座木制的双狮把门巷子门,这座宅子叫“司徒第”,原是历任奉政大夫户部陕西清吏司郎中的王道的宅院一位身着长衫,此人系王国光的堂弟,也是明嘉靖丙午科举人。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门前站着一位头戴瓜皮帽,一幅旧时打扮的中年人,他见有人前来参观,便笑呵呵地将我们迎进深藏于巷子中的大宅中。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入内后发现,此座宅院是前堂后室的两进院落,厅房五开间,建在高高的台基之上,其前方还有一座筑于明代的月台,月台的四下都满布雕有花卉、人物,令整座建筑显得既古朴大方,又颇具气势。月台旁植有一株腊梅,据说是主人王道亲手所植,至今已有约460 年的历史。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重新回到古河街上,从大街的高处回首望云,街道蜿蜒灵动,这一份灵气,源于自然的河流形态。古语云,水能生财,沿古河道所建的民居自然是为了吸纳财气,这些高低错落,或大或小的宅子,其中不乏进士弟、五凤楼这样的大户豪宅,它们都是当地高中的进士和举人们,为官入仕之后,为光宗耀祖,不惜花大把金钱,在家乡营造可供颐养天年的安乐窝。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古河街上既有充满文化底蕴的宅子,也有象大石碾子这样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北方农家的家伙什,难怪这里会被象《白鹿原》这样的剧组选为取景地,确实这里随处都洋溢着浓郁的北方大户人家的气息。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说到大户人家,就不得不提庄子里的樊家庄园。  
        樊家庄园是经营有盐店、当铺、钱庄等生意的清末富商、书香世家樊玉麟所建造的宅院,建于清末,现有规模成型与民国年间,该院落群容东西方建筑于一身,充分体现了民国时期传统与新潮交融的民居风格。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庄河古街尽头的北岸高台上,一座小型砖石结构照壁之后,便是庄园内樊氏宗祠的所在,宗祠为两进院落,穿头道门而过,沿院内被绿植掩映的甬道可直通二门,二门建于高台之上,并筑有精美的门楼,其上更是有木雕装饰繁复的垂挂。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宗祠二门左右分别题有忠、孝二字,中间垂花门上题有“绳祖武”三字,绳字在这里是延续的意思,武指脚步,三个字合起来就是继承先人的思想,延续祖先的脚步之意。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庄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便是樊圃新院。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其正门是一座木雕牌楼,其上方用极为精湛的木雕手法所雕的“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等装饰,堪称木雕精品,在北方同时期的民国建筑中所罕见。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门额上方“樊圃”二字为清末进士,山西近代著名书法家洪洞张衡玉老先生所书。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走入大门,迎面可见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令人眼前一亮,它把中国传统的月亮门与西洋风格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和樊府主人受西方文化影响不无关系。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穿过月亮门和后面的门楼,里面则是樊家的后花园精美的石狮门当,神秘的龟纹照壁等等,又是妥妥的中国风……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从“樊圃”的门楼,到其后的月亮门,再到最后的扇面小门,有方有圆,由浅入深,就此一景便令访客体味到大宅门的豪门深宅的韵味……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山西沁河古堡群之天官王府:明清官居建筑群落的典范

       天官王府,明、清两朝再加上民国建筑,建筑形态之丰富,文化底蕴之深厚,形制保存之完好,确实配得上“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的美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