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江西鸳鸯湖:只慕鸳鸯,不羡仙

标签:
旅游自驾游 |
分类: 国内游系列 |
记忆中第一次见到鸳鸯,是在动物园的水禽区,当时年纪小,一直以为水中成对游嬉的是小鸭子。
第一次在野外见到野生的鸳鸯,是在重庆与贵州交界的乌江支流----阿蓬江峡谷中。当时正是农历春节,我和朋友自驾从重庆返回江苏,游经龚滩古镇,包船沿乌江画廊进入阿蓬江峡谷,这条峡谷为乌江电站蓄水后形成,进入其中,唯有一条水路。
峡谷原本深藏于莽莽大山之中,人迹罕至,谷中一切皆为原始,乘船一路深入,但见两岸断崖绝壁,雄伟险峻,崖上壁间更是植被茂盛,莽莽苍苍;船前一条水路,在高峡平湖之间斗折蛇行,低头可见江水如蓝,抬头可望残崖如画,眼前之景俨然一幅优美的天然画卷。
至峡谷尽头,船夫忽然将发动机熄火,然后悄声对我们说:看,鸳鸯。我们齐齐顺着船夫手指之处望去,果然,在一江碧水之上,正有一对野鸳鸯悠然浮游,形影不离,特别是那只雄鸳,锦羽浮碧,煞是好看……
我们小心翼翼地按动快门,生怕那清脆的快门声,在空寂的峡谷之中,惊扰了这对神仙伴侣。
与这对鸳鸯的偶遇,勾起了我们对这种水禽的兴趣,印象中曾有报道,江西婺源县境内的赋春镇有一个鸳鸯湖,是亚洲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春节正是观赏鸳鸯的时节,于是我们决定返程的时候,绕道鸳鸯湖一探究竟。
从景德镇到达鸳鸯湖的那天,一路上饱受阴雨折磨的我们,终于迎来一个晴日。
鸳鸯湖实际上是当地的一座水库,有内湖与外湖之分,鸳鸯生性胆小,因此越冬的鸳鸯多栖息在内湖区,于是,若想寻见它们的身影,便得乘坐景区统一的观光电瓶船前往内湖。
电动船悄无声息地犁开一汪碧水,向内湖的核心区驶去。
坐在船头,但见暖暖的冬阳,将和煦的阳光洒布在鸳鸯湖的水面之上,清凉的湖水与阳光接触后蒸腾起一层薄薄的清雾,将湖区四周的山林渲染得如水墨画一般……
偌大的湖面之上,除了泛起的波光,见不到一丝我们寻觅对象的踪迹,我们焦急地询问船夫:鸳鸯在哪?船夫答曰:不急,不急,前面就能看到……无奈,我们只能再次瞪大双眼,在湖面上仔细搜寻目标的蛛丝马迹。在湖心岛的岸边我们终于有所发现,不过进入视线的是栖息在树上的一只只野鸬鹚。
快接近湖心岛时,船夫却不再靠近,而是偏转船头,与湖岸线保持着几十米的距离缓缓而行,同时,船夫压低声音,对我们说:“看到鸳鸯了吗?”,“啊?在哪里?”“就在湖岸上的树丛里啊……”,我们齐齐睁大眼睛,朝着船夫所指的方位望去,但除了树影,却什么也看不到,我急忙举起手中的“小钢炮”,凭着它300mm的焦段,当做单筒望远镜来观察,果然,在湖岸边的树丛中,浓密的树阴下,成群的野生鸳鸯,一只只紧紧地挨在一起,或缩着脖子打着盹,或用嘴巴精心梳理着自己身上的羽毛,还不时发出“咕咕”的叫声……,这些小家伙真是聪明,大白天就躲在光线较暗的树丛中,利用自己浅褐色的羽色将自己隐身起来以确保安全。
从发现目标那一刻起,我手中的长焦相机就象机关枪似的一阵阵的连射,羡慕得同船的游客心里直痒痒,一起要求船夫将船靠得再近些,好让他们看得真切些。
船夫挨不过他们,只得把船又靠近湖岸一些,这下可好,这些岸上的小家伙仿佛立即得到了报警一样,一个个顿时警醒起来,纷纷从湖岸边的树丛中展翅飞翔起来,快速地掠过湖面,呼啦啦的一片飞向远方,一会就不见了身影;有几对胆大的鸳鸯,在空中盘旋了一阵,估摸着没什么大危险,便又远远地落在远处的水面上,安然在水面成对巡游着……
船夫摇头笑着告诉我们,野生的鸳鸯生性胆小,一点响动,便会惊了它们,会躲得远远的,半天都不会出来,如果想将鸳鸯看个究竟,可以到外湖湖心岛的湖湾去,那里有半驯化的鸳鸯,不怕人。
按着船夫的指点,我们上了岸,沿着湖边的栈道,走向外湖的湖心岛。
跨过一座吊桥,眼前变出现了一片湖湾,果然,水面上可见成群结队的鸳鸯,它们或伸头曲颈,在水面上相伴而嬉,或在岸边的竹排之上,两两相依,卿卿我我……
世界真是奇妙,象鸳鸯这样的水禽,却是雄鸟异样的美丽:它们头顶羽冠,脸边描着白色的眉纹,颈下悬垂着栗色微红的针状羽毛,红嘴白腹,浅褐色的背部两侧高竖着扇状飞羽,这番打扮,象极了戏台之上的锦衣戏子……
与雄鸟相比,雌鸟则逊色了不少,虽然反差很大,但在我们的眼中,雌雄双鸟,如影相随,比翼齐飞,交颈而眠的情景却是那样的和谐。
返回的路上,经过一座依山而建的“月老祠”,祠前有一把紫铜铸成的巨型同心锁,锁上雕着一对鸳鸯和“喜结良缘,永结同心”的字样,巨型锁旁的锁链之上,密密麻麻,锁着无数把大大小小的锁头,这就是鸳鸯湖著名的“同心锁”,望着这些新旧不一,款式不一的锁头,相信每一把锁上都寄托着一个心愿,都凝聚着一个故事。只可惜,人间之事,事事难料,不知道有多少锁能真正锁住了幸福,相比之下,我们真得还是得羡慕那水中的一对对的鸳鸯,至少它们会“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此时此刻,怕你也是,只慕鸳鸯,不羡仙了吧?
谨以此文图,献给2012年的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