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皖北行之逛凤阳,沾点朱皇帝发迹的光(安徽篇)

(2011-08-31 14:24:24)
标签:

自驾游

旅游

分类: 国内游系列

  小时候听过这样的歌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咚咚锵!咚咚锵!……大户人家卖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着花鼓走四方,咚咚锵!咚咚锵!……”长大了才知道这是安徽凤阳民间的传统艺术:凤阳花鼓戏。儿时的印象,让我对朱皇帝的老家-凤阳和凤阳花鼓戏充满了好奇,特意在此次小长假的皖北自驾时将凤阳做为行程中的第二站。

    一进城不期而遇的便是那与朱元璋渊源深远的龙兴寺。这龙兴寺,建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庙建筑。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于皇寺,因该寺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朱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数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名刹之一。这座古刹,历经磨难,保存至今,现时规模已仅是明初时的二十分之一;又经多次修缮,更是与普通的寺庙别无二致;要说有特色的,倒是那寺里的四大天王泥塑姿势与众不同:他们都是抬起一条腿、“金鸡独立”般地立着。据说这是因为朱元璋当年在寺内出家当小和尚时,嫌天王们8条腿立于地面,拐弯抹角的,打扫起来极不方便,便喝令天王们抬起一条腿来,天王们知他是九五之尊,只能听命于他,于是便如此这般立到如今,也是十分有趣。

    出了龙兴寺,我便四处向人打听,什么地方能听到看到正宗的凤阳花鼓,当地人都跟我摇头,说是只有到花鼓节的时候才会有正式的演出,或者要通过旅行社与演出团体联系包场演出,这样一来我亲临现场欣赏凤阳花鼓戏的愿望看来是要落空了;一个当地的饭店老板看我甚是失望,便安慰我:眼下,当地人中会唱正宗凤阳花鼓的人听说也只有一人了,怕是这门艺术在民间要绝了,民间一些会唱的人也多是只学到点皮毛;另外也用不着失望,一会要去的明皇陵听说就有免费的花鼓戏表演,说不定也能了了心愿。

    不管是否能欣赏到花鼓戏,既然来了趟凤阳,自然就得四处逛逛,好歹这里也是那朱皇帝的根啊。于是根据当地人的指点,我叫了辆人力三轮车前往位于县城中心的凤阳明鼓楼,据介绍那可是国内最大的一座鼓楼呢。坐在人力三轮车中,晃晃悠悠地在县城内的小巷中穿行,凤阳小城中的人物风情尽收眼中,倒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皖北行之逛凤阳,沾点朱皇帝发迹的光(安徽篇)
  皖北行之逛凤阳,沾点朱皇帝发迹的光(安徽篇)

    人力三轮车在一处巨大的广场前停下,下得车来猛一抬头,呵,好一座威严高大的钟鼓楼,正可谓是“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在尽显斑驳但又坚实牢固的砖墙之上,有汉白玉镶边的三个券门,远远的就可见门额上方嵌着“万世根本”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笔所书,走近一看,才发现大字之下的砖墙上,还有用同色砖条拚砌出的佛教的“万”字符。独自穿过鼓楼下幽深的劵门,似乎有着穿越时空般的感觉,从另一边出来,回身望去,砖墙之上同样嵌着“万世根本”的四个大字。反复读着这“万世根本”,猜想着朱元璋写这四个字究竟是何用意:是想用这样的一座建筑,这样的四个字来告诉后人大明朝的万世基业其根本就在这凤阳城内,还是另有他意,恐怕只有朱皇帝自己才知道了。做为后人,总结明朝的历史,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大明朝的历代为君者没有真正地把“老百姓”做为一个帝王的万世根本,于是失民心者,则失根基,这应是千古不变的法则。

皖北行之逛凤阳,沾点朱皇帝发迹的光(安徽篇)
皖北行之逛凤阳,沾点朱皇帝发迹的光(安徽篇)
    离开凤阳鼓楼,我继续驱车7公里沿县道057,来到了凤阳城南的明皇陵,这是朱元璋父母的葬地,可谓是明代第一陵。先前我已经去过了南京的明孝陵、北京的明十三陵,钟祥的明显陵,加上这我是把大明朝列祖列宗的归宿地都走了一遍,也算是善始善终了吧。

    明皇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这里主要是欣赏两处宝物:32对石像生和两块碑。

皖北行之逛凤阳,沾点朱皇帝发迹的光(安徽篇)

    进入景区大门一条长257米的神道直通远方,神道两边耸立着一座座石像生,共计32对,这批石像生便是明皇陵的第一宝。自北向南依次排列有獬豸2对、石狮8对、华表2对、马官、石马、控马人6对、石虎4对、石羊4对、文臣2对、武将2对、内侍2对,其数量之多,为历代所有帝王陵墓之冠,更绝的是这批石像生个个刻工精美,如果你仔细端详,便会发觉武将身上的铠甲纹路和文官朝服上的服绣无不栩栩如生,堪称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

皖北行之逛凤阳,沾点朱皇帝发迹的光(安徽篇)


皖北行之逛凤阳,沾点朱皇帝发迹的光(安徽篇)
皖北行之逛凤阳,沾点朱皇帝发迹的光(安徽篇)

皖北行之逛凤阳,沾点朱皇帝发迹的光(安徽篇)

 

皖北行之逛凤阳,沾点朱皇帝发迹的光(安徽篇)
    在石像生的尽头,金水桥遗址上,有一座汗白玉砌就的石桥。遗址南侧的东西两边各竖立一块大碑,东为无字碑,西为皇陵碑,这两座碑便是明皇陵的第二宝。皇陵碑通高6.87米,石刻浮雕十分精湛。上有篆书《大明皇陵之碑》,系朱元璋亲撰,记述了他自己艰辛身世、戎马生涯和夺取大明江山的全过程。全文1105字,文字通俗易懂,感情丰富,脍炙人口。试想那朱元璋戎马一生,从沿街乞讨的乞丐到大明朝的开国皇帝,研究他的一生极其具有历史价值,对我们后人也大有益处,而这段碑文恰是最好的历史教材。

    无字碑与皇陵碑同样的高大巍峨,但碑上却空无一字,导游说无字是寓意朱元璋祖辈功德无量,难以用语词表达。对此说法,我却不敢苟同,这凤阳的无字之碑,很自然地让我想起了陕西乾陵武则天墓前的那块无字碑:一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一位是中国封建盛世大明朝的开国者。这样两位功可比肩的王者在异时异地,不约而同地各立了一块令后人无限遐想的无字碑,自是有着其不同寻常的想法:石碑看似空白,实则凸现了立碑者的睿智和胸怀。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件,是不能抹杀和篡改的事实,但人们评价历史的观点和结论可能完全不同。“留一点空白”,让后人去评说,这该是多么的大智慧!

    大人物就是大人物,终是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在这尽显皇家瑞气,伟人智慧的地方,咱也希望能沾上点朱皇帝发迹的光啊。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在明皇陵转悠了半天,也没见到那掂记了许久的凤阳花鼓的表演,小长假的时间已不容我再此多做停留,于是我只能遗憾地告别凤阳,前往第三站:寿县。

 

路线:上海—(460公里)-凤阳-(150公里)—寿县-(250公里)—亳州

  行车方案:上海人民广场出发,经沪宁高速,过长江二桥,转宁洛高速,到凤阳出口下可以直抵安徽凤阳县城。从凤阳县城出发,上省道310后转国道206,经安徽淮南市,上省道203到寿县古城南门。从寿县西门出发,上县道030后转省道102,经安徽凤台,上省道203,在蒙城上宁洛(界埠)高速到亳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