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驾川西小环线之三:牦牛沟施援手 惠远寺结善缘

标签:
长线自驾系列旅游自驾游 |
分类: 长线自驾系列 |
一早便跟郎太的父亲与弟弟告别,相约金秋的时候再来他家住,那个时候就有梨子和苹果吃了。
甲居藏寨真是个适合多住几日的地方,但可惜我们没走的地方太多,想走的地方也太多,等等吧,等走不动了或不想再走的时候就来这里住上个十天半个月吧……
驱车沿省道303(八丹公路)向南前往87公里外的道孚县八美镇,计划夜宿塔公草原。
出丹巴县城不久,车子便驶入一条狭长的山谷之中,一条奔流的,色如翠玉的清溪始终伴随在公路的左右,溪水旁星星点点地散布着五色的藏房、洁白的经塔和艳丽的经幡,这些颜色点缀于青山绿水的峡谷之中煞是好看。
看了路牌才知,此峡谷便是被称为“东谷天然盆景”的牦牛沟,八丹公路的大部分路段都是穿行于此沟之中。
车行其中,但见沟中奇峰高耸,银瀑悬挂,山间、水畔的石缝、石隙之中生长着形态各异的松树、冷杉和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植物,这个时节满山新绿的树木与冰河的翠色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景色,若是秋天来时,那沟谷间必定如打翻了颜料罐一般,相信会更加的绝妙。
前面一路行来,入眼多是荒山恶水,猛然遇到这样一处山青水秀的地方,自是新奇,一路行来一路停,甚至还披荆斩棘下到谷中的水边,将眼前的美景纳入相机之中。
随着驱车在峡谷中越走越深,狭窄的油路上前后很久都难得遇到一辆车,看到一个人影,道路两侧的岩壁变得更加陡峭,被山水浸湿的岩石黝黑发亮;谷中的林木也显得更加茂密,在透过天空中阴云间隙的散射光下,闪着幽幽的绿光;有的路段,路边的行道树甚至将头顶上的那仅有的一线天空都给遮蔽了,谷中的水气饱和度很高,谷中的风夹裹着水气,透过敞开的车窗吹在脸上,脖子上,手臂上一阵阵的发凉,不免心里直犯嘀咕,阴气有点重啊……会有事发生?
果然,行车至一处缓坡,忽见路边有一骑手正推车前行,自是一阵欣喜,好半天才见到这么一个大活人,正准备路过其身边,为其喝采时,骑手也发现了我们的车,立即伸手示意停车,嗯?有情况!
这种路段,理论上无论是藏民还是汉人拦车,我等肯定是万万不敢停车的,不过,眼下拦车的是位骑行者,也算是江湖中的同道,想是没有危险,在小楼的同意下,我将车停在了路边。
下车走到骑手跟前,一看,哈,还是一个身材高大,文质彬彬的“小帅锅”,一问才知:小伙子仍是川大华西医学院的学生,姓谢,这次特意趁学校课时少,请了几天假和同学一起骑车准备完成成都-卧龙-巴朗山-四姑娘山-丹巴-八美-塔公-新都桥-折多山-康定环线骑行的。今天刚从丹巴出来去八美,体力出现了一些状况,落在了两个同伴的后面,已经坚持了许久了,只是路上车少,好不容易才看见我们这一辆车,如见救星,希望搭车。
人行江湖,同道有难,那是一定要伸手相帮的,虽然我的车是短轴车,空间不大,但在小楼同志的安排下,在将小谢同学的车大卸三块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其装入了车中,可敬的身材清瘦的小楼同志还发扬了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先人后己的革命友爱精神,将空间大的前排座位让给了身材高大的小谢,自己挤在了后排行李与自行车中。
四个轮子自然是比两个轮子快,不用一会,我们的车便赶上了在前骑行的小谢的两个同伴。同是天涯行路人,自然是好一通惺惺相惜,在将两个小伙子不必要的行囊装上车以减轻其负担,并给其补充了饮用水后,我们和小谢继续前行,而他们则骑行跟进,最终在八美会合。
山谷中的水气越来越重,最终化为了雨水。雨雾中,在峡谷一处绝壁下的溪流边,青绿丛中一大片红色格外的夺人眼球,我急忙在溪边停下车,冒雨下车一看究竟。
细细看去,那一大片红色,竟是一堆堆铺满沟底,散落在平缓河滩上的大小不一的红色岩石。这些奇异的红石头色泽如丹、无论大小都呈艳丽的铁锈红,在雨水的浸润下,鲜艳的红石头在溪流间、灌木丛中鲜艳如血,灿若云霞,十分耀眼。这红石之艳,甚至让水边盛开的映山红也黯然失色。
这里便是传说中神奇的红石滩。这些红石形成的原因众说纷纭:植物学家说,红石是红色藓类生物附着在石头生长而成的产物;地质学家说,是这里的石块因特殊地形及气候原因,某种矿物质含量过高所致,但无论成因如何,这些奇石与牦牛沟一样都是上苍赐给我们的宝贵礼物。
驶出牦牛沟,公路又开始盘山而上,海拔也在逐渐增高,天空中再一次飘起雪花,我们正在翻越的是横亘在丹巴与八美之间的海拔3800米的疙瘩梁子,在这里本来可以望见康巴地区的一座著名的神山:雅拉雪山的,但神山却躲藏在一片雨雾之中,不得相见。
川西的天就是奇怪,翻过疙瘩梁子,雨就不下了,但天边远山之后还是乌云密布。眼前的山坳里是一片山间谷地,谷地间是一幢幢藏式村寨,陪衬着寨后的雪山,景致很是迷人;更远处则是一大片山谷间的草原,草原上牛羊成群,树林茂密,藏房与经幡林点缀其间,好一幅田园风光;隐隐约约可以望见草原上一条笔直道路的尽头是一片由白塔围起来的方形寺院,那应该就是康巴藏区非常声名显赫的八美的惠远寺了。
惠远寺坐落的地点有个很美丽的地名:莲花坝子。传说很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大海,亚拉雪山山神来此,随手把一片小小的莲花掷入海中,只见一朵巨大的金莲花升出海面,化为今天的莲花坝子。至今,当地人还把坝子四周的山岭通称为“莲花山”。
驱车直接驶至惠远寺的身前,将车停在寺院外,没有门票,在门口请了一条洁白的哈达,手捧着步入寺院的大门。
进入大门是一片宽阔的草坪,正面是大殿,另三面全是两层石木结构的僧舍,这里的僧舍确实独特,环绕着大殿的吊脚楼象回字的外廓,涂布着紫红色油漆的木屋镶着各不相同的漂亮窗户。
今天的寺院里静悄悄的,既没有叩长头、转经筒的藏民,也没有打坐、念经的僧人,连四周两层僧舍的房门也都紧闭着,不见一个人影,站在偌大的院中,四周静得只有耳畔的风声,如此宁静的场所,倒确实是修行的好去处。
没进得大经堂,自然是不死心,绕过大院,走进旁侧一个院落,院中的一座建筑中此时正好不热闹,原来是一群喇嘛正在进行着激烈的辩经,没有打扰他们的修行,我们原路退出来,绕到了大殿的后面,正巧,遇上了一位身披绛红色僧袍的小扎巴。
当他瞪大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听我提完想进大经堂参观的要求后,什么话都没说,转身飞奔而去,舞动的僧袍如草原上滚过的火焰,还没等我们弄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他已经领着一位身材高大,面庞宽阔,颇有佛相的黄衫僧人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双手合十道互道“扎西德勒”。黄衫僧人告诉我,他的名字叫“血早迎泽”,他将非常乐意带我们进入大经堂参观。
进入经堂前,他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惠远寺的历史:惠远寺,藏名为“嘎达向巴林”,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建寺于清雍正年间,在藏区各教派大小喇嘛寺中,是惟一的一座由皇家专款建造、维修、供奉香火的黄教寺庙。因其曾作为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行宫,而享有“九龙九狮”的崇高尊号,同时又因十一世达赖克珠嘉措就降生在寺庙附近的村庄中,更令惠远寺名扬康藏。
随着“血早迎泽”师傅走入幔帐层层的大经堂,但见金身的佛祖法相庄严,其身前那摇曳的酥油盏里的烛光更是给弥漫着佛光宝气的大经堂平添了几分藏传佛教的神秘。我虽然没有宗教信仰,此时此刻却也格外的虔诚,随喜功德后,在释迦牟尼佛像前,在弥勒佛像前,在5世达赖喇嘛和11世达赖喇嘛的金身前,我都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下心中的愿望。
“血早迎泽”师傅随后带我们一一欣赏了描绘在四壁之上的华美的佛教壁画,欣赏了藏传佛教特有的精美的艺术品“酥油花”,对于我们的提问,师傅都是报以和蔼的微笑,给以耐心的解释,虽然他的汉语并不是特别的流利,但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他的身上感受到出家人的那股慈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