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北之东北界江行之十三:在长白山北坡与西坡间穿越,在抚松邂逅人参娃娃

(2011-05-27 13:51:56)
标签:

长线自驾系列

旅游

自驾游

分类: 长线自驾系列
         自从开上了越野车,便养成了有烂路不走好路,有小路不走大道的“坏毛病”,这不离开长白山二道白河前往吉林通化市时,我又忘记了在黑吉两省交界处吃的苦,忘记了在珲春遇的险,而放弃了从露水河走201国道的常规线路,选择了走长白山景区环线,抄近路,试图驾车完成一次在长白山北坡与西坡间的穿越。

         从二道白河镇外的长白山公安局边的景区环线入口驶入,几公里的水泥路面后,我们就再次面临了正在施工中的近70公里的砂石路面,这一区域本是在长白山腹地,道路也是从长白山下的森林地带穿过,一路林区风光优美,可惜我们通过时又在施工,整个路面坑坑洼洼,大小石块遍地都是,我唯有小心驾驶,实在是无法分心欣赏车外的美景。

    不过,在这条路上行驶却有一点十分特别,因为这里本是火山喷发地带,土壤多是含铁的红色火山质砂土,车辆以较高的车速驶过时,从车旁的反光镜中,可以看到车后拉起两股漫天的红尘,此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曾欣赏过的汽车拉力赛中森林红土赛段中的一个经典镜头:从高空俯拍下来,绿色的森林赛道上一辆赛车拖着红色的尘烟,向前疾驰那情景是多么的壮观!此刻心中着实过了一把拉力赛的干瘾,又将因道路颠簸造成的痛苦抛在了九霄云外。

    在林区的一处叉路口,我又面临了一次选择,向左是奔西坡山门的路,从那里有路况很好的省道通往松江河,但是要绕些路程,向前是奔曙光林场的路,从这里可以直插松江河,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几乎都是我的“坏毛病”占了上风,这次也不例外,我重新发动汽车就直奔曙光而去。

        曙光,曙光多么好听的名字,可是通往那里的路可实在是让我看不到一点代表希望的曙光,这条道说是林区防火护林道,可简直就不是道,一路上全是林区拖拉机在雨天行驶后压出的巨大的、深深的车辙,难怪路口的告示牌上写着“林区道路,晴天通行,雨天禁行”呢。进都进来啦,也无退路,于是我的车就象是表演特技一样,一会是双轮压在两道车辙上,走双股土桥,一会是单边骑在路沿上,上演飞车走壁;一车人就象是坐在摇摆机中,一会晃到左,一会儿又晃到右;眼看着日头从树梢落在了树丛中,可眼前的烂路还是没个头,此时,我真想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都是这有烂路不走好路,有小路不走大道的“坏毛病”惹的祸。

         好不容易,在曙光林场场部附近驶上了平整的土路,可是没开出多远,就又一头扎进了莽莽林海之中,连绵不绝的林场叉路如同蜘蛛网,每每这时想找个人问路,可连个鬼都遇不上,更别说是人了,于是只好硬起头皮,就象苏芮的歌一样,全凭跟着感觉走。

说是运气好,还不如说是自己掌握的野外辨别方向生存知识的皮毛帮了我,我又象在兴凯湖时一样,努力追赶着西下的夕阳,因为松江河镇大致就在那个方向。

终于在路边看到了一群头被裹得严严实实,穿着厚厚的外衣,身上背着一个特大布袋的山民。这些山民是专门在长白山的森林里采摘野菜的,这些人历来是靠着长白山吃饭的,随着时节的变化采摘不同的野菜,加工晾晒之后卖出去,再买回赖以生存的食品。山民身后那布袋里的收获就是他们全部的希望。我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这样的山民,浑身脏兮兮地在森林里转悠,可美味的山珍就是这些山民用辛劳所换来的,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对此才有了深切的感受。

 此时见到这些山民更是感到无比的亲切,向他们问路后得知我们没能走错,再往前不远就是松江河镇了,真是谢天谢地,皇天厚土真是待我不薄啊。

知道走对了路了,心情就轻松了许多,大伙又有心情欣赏起车窗处的风景了,时不时地发现在远处的山坡上总有一块巨大的深蓝色的物体在夕阳下泛着耀眼的光忙,大伙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于是便你一句我一句地胡乱猜测着;没过多久,路边的田地里也出现了一片片同样的物体,我停下车,仔细一看,原来那是一座座蓝色的塑料地棚,依稀瞧见里面种满了一棵棵绿色的植株。我好奇地问正在地棚前忙碌着的一位大叔:这是种的啥啊?种的都是人参!啊,是人参啊,长这么大,人参见过,可人参苗我还是头回见着,大伙和我一样,都兴奋地下车,拥到了地棚前。

         透过掀起的棚帘一角,我们看到一列列的参床排得非常整齐,一棵棵亭亭玉立的人参植株就种在参床上,平展的叶子一层层的晶莹碧绿,有的人参苗的叶间已经开出了一朵朵黄绿色的小花,煞是好看。

         看棚的大叔告诉我们:这里属于吉林白山市抚松县的地界,抚松号称中国人参之乡,这里人工种植人参已有300多年历史,你们是来早了点,78月间才是咱人参园最好看的时候,那时候有的人参苗已经开始结果,那绿色的茎上便会长出一顶鲜红圆润象红宝石一样团簇的参果。

    大叔,那你们种这么大面积的人参,一定能赚不少钱吧?我试探着问道,不好赚啊,关键是人参长得太精贵,对参地也特挑,那真是种过庄稼的不行,种过菜的不行,施农家肥不行,旱不行,涝不行,太阳晒不行,不见阳光不行,大雨浇不行,湿度不够不行……,必须是伐掉树木以后的腐殖土才最好。你们也看到了,我们这好的参地绝大部分都是在林地砍伐以后开垦出来的新地,而且是要林区里清凉湿润的山地。人参在这样的地里长3年,养分就会耗尽,就得移参到新开垦出来的山地里去,否则就会死苗。唉,现在国家政策是要保护林地,这两年可种植的林地是越来越少,用不了多久,我们就无参可种啦,还赚什么钱啊……

    大叔的一席话让我们一时无语,望着此时一派生机盎然的人参园,真不敢想象,或许真的用不了多久,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人参园可能就是最后的人参园啦。

       上车离开人参园,暗自思量:回去赶紧买些好参收着,不然,以后老了就没得参补啦。

        折腾了一路,到白山市里已经是华灯初上时了,找好酒店,放下行李,一身的轻松。哈哈,今晚又可以好好地吃一顿啦,吃什么?还用多说,在鲜族的地界上当然是吃朝鲜菜啦,在延吉就没捞上吃,今天一定要好好地补上。两个丫头比我还勤快,早就向酒店的服务员打听好了:当地有家“高丽老太太”的饭店很有名。走,就上“高丽老太太”。

 一进高丽老太太,右边的包厢就是榻榻米和小炕桌,在那里吃饭就得象韩剧中的人物一样脱鞋盘腿坐下,很想一试,但最终还是放弃,一是咱没那样坐惯会很辛苦,二是别让咱这走遍白山黑水的一双臭脚坏了人家的食欲。

    我要求先来一碗朝鲜冷面,想吃很久了,一路上都没机会品尝到。这里的冷面是用黑荞麦面做的,口感非常有筋道,再喝一口面碗中的清汤,真是酸甜可口,而面上的鸡蛋、牛肉、辣白菜、黄瓜颜色丰富且份量充足,只是这么看一眼就已经令人很有食欲了,片刻功夫一碗冷面下肚,顿时胸中的暑气尽消。

    对面的两个丫头一个点了份朝鲜酱汤,一个点了一份石锅拌饭,都是著名的鲜族佳肴。点菜时服务员就特意告知石锅拌饭的饭是要现蒸的,所以要等一会。就冲这一提醒,我就知道这里的石锅拌饭一定很正宗。因为正宗的朝鲜冷面,就是越冷越好,而拌饭不同。正宗的拌饭就应该是热腾腾的,随着搅拌,所有的香气都在同一时间升腾起来,菜香辣酱香米饭香融为一炉,这样吃起来才特别有味道。一会儿朝鲜酱汤先端了上来,我们仔细一看,大跌眼镜,这著名的朝鲜酱汤原来就是用酱烧的豆腐和蔬菜汤啊,不过,一个丫头尝了一口,直说鲜,也不知是真是假,咱没品尝就没有发言权了。“山东老哥”会吃,来了人参之乡,不吃个与人参有关的菜,如何交待得过去,他点的是一道人参炖鸡,一只鸡被用人参、板栗、蒜头、红枣、糯米等佐料一通文火好炖,端上来时已是香气扑鼻,夹一块鸡肉入口,肉质嫩滑,更有参味浓浓,好吃!香!

我们都吃得差不多了,另一个丫头的石锅拌饭才端了上来,只见一个黑黑的钵用托盘垫着送上来,看着很不起眼,用手一摸却实实在在是热热的烫烫的,里面是刚蒸好的米饭,东北大米的味道就是与众不同,米香袭人;五颜六色的蔬菜和一只煎得半生的鸡蛋整齐地摆放于白饭之上,面对如此美食,再没有食欲的人也会胃口大开,不过,对面的丫头却迟迟不肯动勺,说是要好好地感受一下这份视觉的享受。

    又一次酒足饭饱之后,我们溜溜哒哒地往回走,远远地听到了街边的一家店铺中传来阵阵棰打声,走近一看,一个小伙子正双手握一大木棰,有节奏的棰打着面前一个木槽中的一堆白色糯米团,而一个女人则把刚打好的糯米捏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和上花生粉、芝麻粉、白糖之类的辅料。这就是正宗的朝鲜族特色食品—打糕。嘴馋的两个丫头买了一盒,一人吃了一块后就都塞给了我,我尝了一块,这刚做好的打糕又热又软乎,还有一股浓浓的花生香味,忍不住又多吃了两块,结果吃撑了肚子,不消化,难受了一晚上,真是贪吃多受罪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