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混学位混职称混日子 |
分类: 行医手记 |
月末,全科例会,领导宣布:今后主治医升聘副主任医师要求一篇SCI文章。我当即想问:那几位今天聘为副研究员专门做科研工作的有几篇SCI?一年又应当发表几篇SCI作为工作业绩?——又是要打嘴巴的问题,想了想咽下了肚。
临床和科研,原本就是两条路径两种思路。临床工作面对的是人,是具象的问题;(基础)科研工作面对的是分子和基因的抽象问题。我是亲身经历了专职做临床和专职做科研的两种路径。到头来还是回来做了临床。科研真的是很难的,比临床更要下狠功夫。这两样,全神贯注做好一样已经不易,能做好两样的那是大家,没有太多的人可以做到。一家医院,要想做出业绩,首先应当解决人的问题;就好像一家研究所的业绩应当以完成课题和发表文章来统计。工作有分,各司其职;每个人专心致志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不简单了。
可是,中国的职称晋升制度,却是让你哪个都不放下,哪个都做不好。中国的医学生们,学士学位早就不灵,硕士依然不够,到如今博士也没多大用了。怎么看病还没有学好,却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劳什子课题;做课题只为混个毕业,混个职称,做的课题真的有多大意义呢?天晓得,浪费钱浪费精力而已。尚不提,还有那些花钱买课题买文章的了。
有言:写篇科幻小说,发在《Science》上,也是SCI;发个连载,转过年来,就直升教授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