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行医手记 |
在眼科中心,普通门诊每天的挂号人数是没有任何限制的,随来随挂。病人少的时候还好;多起来的时候大家紧赶慢赶常常是干到12点半甚至1点才能下班。而下午又是1点半准时开诊,不得迟到。
据说领导不让限号的理由是:不能将任何一名患者拒之门外。这看上去似乎含有巨大的人文关怀。而我以为,在缺乏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的情况下,无限制的挂号其实是对患者和医生双方的不尊重。
医院里对于教授号的规定是20个,这是有道理的。以半天工作时间4小时计算,20名患者每人平均占有就诊时间是12分钟,这已经不多。我们普通门诊的医生半天平均要看30到40人,那么每一个患者的就诊时间不到10分钟。如果再增加,其医疗质量可想而知,必然会造成医生看病成为应付患者的局面。患者不满意,而我们的年轻医生也学不到多少东西。没有时间仔细问诊,没有充足的时间解释病情,更不要说收集临床资料了。有限制的就诊,其实可以保证每一个患者的就诊时间,使其能够满意而归。让每一个已经就诊的患者满意而归,其放大效应远比不限号的那一点作用要深远得多。
而无限制的挂号,一方面造成患者仓促就诊,另一方面拖延出诊的时间。不仅出诊的医生下不了班,辅助科室比如收费处和药房等等也不得不拖延下班时间。由于医院并没有相关的政策,有时这些辅助科室到点就下班走人。排在后面的患者就很可能交不了费,拿不了药,做不了检查。这是为什么我的同事金葡萄会在他的博文里建议患者不要等到快下班时才来看病的原因。
另外,科室负责人员应当加强管理,解决出诊医生的后顾之忧,比如午餐问题。如果一个科室能完全建立起良好的工作秩序,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自然会反应到对待患者的态度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不是靠无穷无尽的考试来保证的。一个科室的领导,如果真正能够关心他的下属,如果能够真正担当起领导的责任来,他下面的工作人员才会有工作的积极性。而这种来自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是一个科室进入良性循环的真正动力。
加强科室管理的另一个方面,则是开发多种挂号手段,利用现代的通讯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切实的服务。医生出诊主要提供的是技术。而服务,应当来自于管理层面,包括安排医辅人员协助患者就诊,合理安排医务人员进行晚间出诊等等。医疗和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