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悠悠台西厢

标签:
台湾昆剧团温宇航杨莉娟陈元鸿陈长燕罗慎贞洪惟助元味 |
分类: 戏说 |
20120630/苏州文化中心/★★★★
张生:温宇航、红娘:杨莉娟、崔莺莺:陈长燕
崔母:罗慎贞、法聪/书僮:陈元鸿
谁说台湾的戏曲团体只喜欢“新编”?此番台昆三度参与昆剧节所带来的【西厢记】就极为传统,一共五个折子:游殿、寄柬、佳期、拷红、长亭送别,个个俱在程式之内。西厢记与长生殿类似,可汲取的老底子不少,与刚演过不久的苏昆的西厢记相比,这版西厢更少改动,却一点不影响观者对剧情的理解,人物鲜明,剧情流畅。尤其是最后一折【长亭送别】极好,既给相对做表戏较多的全剧以曲唱的调和,又以其缠绵并酣畅的情感感染力将整部作品收于观赏情绪的高点,解决了当代剧场昆剧收尾的难题。
全剧人物精炼,统共六个角色五位演员。温小生显然已是表演的成熟期,极为舒服,憾戏份不多,只是在最后一折略解干渴。杨莉娟老师的红娘出乎意料,一笑一颦乃至声音都很像梁老师,把红娘拿下来相当不易。陈元鸿老师听得出京剧的底子,不过身上干净没有油滑之气,只是以京白替苏白,韵味回味都损失不少,比如那句“便的,便的”,苏白里那种话中带话笑中攻防的余味很难在京白里体现出来,而这里对念白吐韵的节奏和轻重的拿捏要求也很高。同样,人物少,也对每一位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表演要求。这是本剧的很大挑战。在此,亦需要感谢最后一折的提升和调和,以达较为圆满的整体效果。
舞台干净,以画为背景大气又雅致。有所疑惑的是灯光,比较昏暗,只会放大舞台的空旷性,而且部分场次冷热光交织,效果奇特。其实,灯光与音乐、舞美等一样,最高境界都是烘托演出,化自己于无形。
回到传统,才有真正向前的力量。在此悄悄期待,有朝一日两岸的演职人员可以更深入广泛、甚至无缝的交流。苏昆也好,昆五也好,青年才俊正在成长,彼岸之机会,亦是两岸新机会。
温宇航、陈长燕
杨莉娟
陈元鸿
-------------------------------------------------剧照-----------------------------------------------
-------------------------------合影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