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梁三日梨园情[五]古早版纯爱偶像剧[吕蒙正·过桥入窑]


标签:
过桥入窑梨园戏吕蒙正曾静萍林苍晓元味 |
分类: 光影 |
长期以来,只是把吕蒙正当做轻喜剧人物来看,你看,无论是昆剧里蔡老师张老师不久前演过的【评雪辨踪】,还是这次由曾静萍老师林苍晓老师带来的梨园戏【过桥入窑】,都是那么的欢乐。更有意思的是,作为传统剧目,这两个折子里的人物情感都细腻传神,往往让观者看着看着就着了迷,不知觉间将时间的烦恼统统放下。
昆剧【评雪辨踪】的故事发生在后,讲的是小夫妻之间因一个小误会而引起的趣味冲突。而【过桥入窑】则发生在前,是吕蒙正中彩球,而刘父反悔,将二人逐出府门之后,吕蒙正领着妻子第一次上门的情景。正是通过这位锦衣足食的相府千金与贫寒的穷书生之见的强烈反差,以及勇敢而个性纯良的小姐第一次深入真正的贫寒生活的戏剧冲突,来营造成轻松活泼情致盎然戏剧效果。在当晚的演出中,曾静萍老师和林苍晓把这对璧人表演得惟妙惟肖,由细腻丰富的表演来刻画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巨大冲突,颇有四两拨千斤的意味。
查阅资料,故事可以朔源到【破窑记】。【破窑记】是南戏古老剧目,《永乐大典》收有《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佚失),明代的徐渭《南词叙录》中把它列为“宋元旧篇”。《录鬼簿》记载,关汉卿和王实甫都作有《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戈阳腔的【破窑记】是其代表作之一,与钞本【彩楼记】一样或出同源。
然而吕蒙正的这段戏曲故事远非一个古代的屌丝牵手古代的白富美的纯爱偶像剧而已。在完整的【破窑记】里,表面上看,是作者以喜应悲(苦),以贫励志的技法高明,也是一个贫穷书生励志成材的传统故事,实际上却是生动刻画了一对青年人在困厄的环境下如何面对,如何成长的过程,反映出的是性格与态度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就刘小姐而言,在【破窑记】里她投彩球并非巧合,而是有意而为之,看中的是吕蒙正“丰姿俊伟,志气昂扬”,看中的是他的即兴成诗的才情。无论对阻扰自己的父母、丫鬟,还是评雪辨踪里误解自己的吕蒙正,都是在深爱对方的前提下不卑不亢,有勇有谋。一个单纯善良又机智独立的少女形象跃然而出。
而吕蒙正,在相府的彩楼下,根本不像其他人那么的渴望,中了彩球,也是一再推辞,不羡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刘父欲以银两赎回丝鞭逼甘愿其退婚,吕蒙正甘愿白白奉还。带小姐入自己的破窑,却是笑话不断,把低低的窑门叫做礼门,把当板凳的石头叫做温凉宝石,把权当床褥的稻草称作龙须草等,完全是一个心中存志而洒脱高洁之人,而在评雪辨踪一段,又显出书生的迂阔偏执的性格来。
这样一对人物,从性格上甚为互补,而最难得的是两者都既安于现状,擅苦中作乐,又心怀高志,奋发向上。这是这种面对艰苦环境的态度和性格,决定了其后来的命运。
这样一对人物,能不让人觉得可亲可爱么?依我看,【破窑记】也好,【彩楼记】也好,很值得有志之士将其全本搬上舞台,生活的困苦也好,精神的困厄也好,我们需要的,不是梦想境遇一夜间改变,也不仅仅是呼号和呐喊,而是这种困顿中的幽默,绝境中的坚持。我相信,这在当下会有鲜明的时代共鸣。
----------------------------------------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