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得的说·[人物]李零

标签:
李零读书东方早报上海图书馆元味 |
分类: 人物 |
20100704/上图多功能厅
李零先生很少公开讲座,源自他自己都说,不适合在公众场合说话,也因此觉得不适合上百家讲坛。事实上也果然如此,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从过道上都坐满了人,到最后后座空出不少,对比可谓明显。但这觉不等于内容平庸,只是说话的技巧而已。他自己一开始就说,觉得讲座很为难,很认真的准备吧,就是一篇研究文章,可研究文章拿出来讲,又不大容易吸引人。很多东西,都是愿意写而不愿意说。从讲座内容看,也确乎一位真学问者,工作态度认真,内容里几乎都实实在在,全是货真价实的料,绝少插科打诨,然不成熟的绝不说,说的都是自己认真研究过的观点,或者直接说明情况。于是,听者觉得烦闷,以致忽略掉一些看似不经意之间的金玉良言,也属正常。本来,听说与读写就是两个范畴的东西。
讲座是东早口碑日隆的星期天读书专刊发起,本场名曰我的读书生活,不过李先生更多是介绍了他力荐给大众的四本书,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和易经。前三部已出书,因此大体讲的均为书中观点。最后一部尚在准备中,所以说的也不是太多。
随手摘录片言只语如下:
公众人物好比公共场所,搞臭一个再换一个,让自己上百家讲坛,就好比在大街上撒尿,想尿的都被憋回去了。
(元某应和[下同]:不要都争着当公众人物,没什么好处。研究做学问,有时候还是一个人舒坦,总觉得学术推广与学术研究完全是两马子的事,谁也别装逼)
民主的爹别忘记了是革命。
(呵呵,很多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就来教训那些后进者,谁都怕翻旧账,但一翻就清清爽爽了)
我们这行,都逃到古代了,难道还要加入某党某派吗。学术研究首先是事实判别。
(这是李讲到,他在香港被问是不是在诋毁孔子。他说我只是在还原孔子而已。孔子被太多不同的目的绑架成了不同的孔子。)
(现在的学风看看社会风气就可以了。不说校园早成了名利场,连学术界也太多拉帮结派,太多没出成果就先设定立场的古怪现象。即便是最近的曹操墓,一样让人闻到背后严重的铜臭味儿与政治气息。这是一出大悲剧)
老子里面充满比喻,逃遁的最后,是终极关怀,回归自然和人性,所谓人往低处走。第48章写无为而无不为,显然不是韩非子杜撰。鲁迅说自己庄周之油滑,韩非之刻薄,即既有为又无为。
(老子并非只是在讲逃避和无为,他只是赋予我们这个民族以人生智慧)
孙子兵法对道德是挑战。商战有类似。但兵能自称诈,商界可以吗。这对人类智慧也是挑战。在快速对抗中,混沌中作出迅速对策,足球就是。
读古典,都要放到彼时的情境中去读。去体悟作者。不过,当下的青年,读书只为稻粱谋。
(诚哉斯言。一个讲的是读书的方法,一个讲的当下的弊痛。民族危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