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西湖之印象
标签:
印象西湖张艺谋元味文化 |
分类: 戏说 |
从印象刘三姐开始,张艺谋为中国消费文化奉献了一条崭新的路径,以创意为先,以技术为保障,让人们可以在自然山水间,观揽赏心悦目的人文画卷,继而加深些许对当地旅游职能之上的文化认同。可以说,是架构在高物质基础上的,对物质环境的文化注入。由此也构成了世俗娱乐文化中的高层消费。
西湖印象出现的晚。如果说印象系列是一个产品,那么西湖则貌似出现在其成熟期,也就是盛衰临界点。但,印象西湖有一个别致之处,就是她尽管是自然的,却是在城市中。这是杭州城市的独特魅力。此外,江南一带深厚的人文底蕴,亦是不同于如丽江、漓江那般的民族风情,更世俗化,更精致化。于是,我们看到印象西湖似乎不同于以往的就是突出了人物个人的命运,以相遇、相爱、离别、追忆、印象为五幕之题,并在形式上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著名的白娘子和许仙来。
尽管印象西湖的规模与漓江比起来小很多,但个别以个体人物展现为主的场景还是令人觉得局限性很大,相比天地舞台,自然空间,个体人物与群体表演相比实在太渺小。而故事一旦向个体人物靠拢,则其叙述内容的局限性和故事情节的俗套就会被放大。导致最后能够打动观者的,还是依靠想象力和技术来营造的视觉感官,地方文化的冲击力就明显弱于民族风情地区。
从现场看,应该说想象力和技术运用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看似平静的湖面下暗藏玄机,至少一半其实是个只铺了浅浅一层水面的表演舞台,漂移小舟全部有机械掌控,亭台楼阁可以移动,而全场最震撼的莫过于高峡出平湖一般突然从水面上升起三角形的喷水巨幕,看现状都有点像泰坦尼克的船头。
于此同时,主角的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他们身着貌似越剧的戏装,但表演动作都看似是芭蕾。这种安排,究竟是文艺形式的捉襟见肘,还是异想天开不拘一格,没人知道。但有一点可以看见,当物质技术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顶峰的时候,只能静候文化生命与人文素质的慢慢复苏,否则,我们这个民族可以后能只能观赏灯光表演和嘻哈逗乐了。
一场灯光一场梦,我们不能总做梦。
--------------------------------------------
相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