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十五贯昆曲刘异龙计镇华杂谈 |
分类: 戏说 |
昨晚的东艺《十五贯》,与去年最大的区别就是主要是刘异龙与计镇华两位大师上演对手戏(除了第一场)。而乐队与京剧一样“堕落”到了乐池里(我看戏少,但好像昆曲乐队一般都不“下去”),开始几场几乎把演员的声音给压了下去,再然后况钟出场时那著名的。。,几乎把人震出场去,俺可是坐在第一排啊。
这挂在《十五贯》前的往往就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直到这次东艺的展演出票宣传也一直是如此,也就是加上了一小段以突出了两位大师的名号(以致第一场侯哲一出场就全场咦声一片)。但也就如刘异龙先生所言,不过是因缘际会与政治交互才有了《十五贯》当年的命运。时至如今,《十五贯》似乎也不像某些剧目那样留下甚么特别脍炙人口的折子,也不象《牡丹亭》那样——这些年青春版厅堂版等的缘故,几乎在社会上成为了昆曲的代名词——几乎不用宣传就有没有接触过传统戏曲的朋友主动买票,这《十五贯》实实在在也真是要考量演员的能力。
不消说,自然还是老先生的好看,张弛有度,唱做得法,两位大师一动一静,斗智斗勇,这思辨交互带来的舞台魅力远胜过剧情演绎本身。反过来,这第一折究竟是看一遍有趣,看两遍已是平淡。此外,昨日重看《十五贯》,复又觉得剧本甚为工整,推陈铺垫有章法,倒是值得现在的新编剧学学(XIAO)。
《十五贯》在五十年代正合了政治题材而得以声名远播,然今日看来,竟觉新意不断。虽说的是断案,然对于当今官吏之要事决断又何尝不是一面明镜?决策不体名情,不勘事情,不顾实情,因官本位、虚荣、“不犯错误”甚至“站对队伍”,而一再挑战简单的常理,做出旁人看来一意孤行自己仍然陶醉沉迷的事儿来,看看看,这样的官儿是不是比贪官更糟呵!
更可叹的是,这况钟不仅爱民如子,更敢于挑战官场惯例,为民请命而不惜乌纱,这等真正的以民为尊的谦卑之心如今是不是更显珍贵呢。
这一出刘计版的《十五贯》恐在上海已成绝版。我倒是希望这些个看戏看出来的世态感言还是绝了去的好矣。
前一篇:2008上昆青春版《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