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上昆青春版《牡丹亭》

(2008-04-02 23:46:06)
标签:

昆曲

牡丹亭

张军

沈昳丽

袁佳

翁佳慧

文化

分类: 戏说
2008上昆青春版《牡丹亭》
袁佳。这,这出了戏,怎么有象起了丫头呢。。。
人儿——
今天的袁佳与我实在是意外惊喜,而张军则情动全场。
上次讲座上,袁佳看起来就像个没长大的小丫头,没曾想这一出场就很有味道,没办法,青春正妙,年龄相当,这个杜丽娘尽管稚嫩却是更贴近本色,左顾右盼,令人生怜,也难怪后面叫话里的声声痴情。那一段段站在台口的自怜自叹,一时竟令坐得甚前的俺觉得仿佛只是唱给自己一个人听的,没敢也没顾得上留个影,就这么“四目相对”里,梦飞云散。倒是颇有期许的翁佳慧感觉拘谨,妆也不怎样,看上去疲倦。两人的对手戏楞是没闪出情窦初开的火花来。
或许是身为整部戏大梁的压力动力,也或许是现在牡丹亭遍地盛开有意争春,张军这次很是演出了意境来,满场生动,确是没辜负了好大众的初始昆曲观众。甚为享受。倒是沈MM的空间有限,这下半场难有发挥。
 
2008上昆青春版《牡丹亭》剧儿——
这剧精简得厉害,一开始还不适应,咋节奏那么快啊,大幕也不下,就两个人把桌子椅子撤来搬去的,就算是换场了。还傻傻地等花判,就看见吴双的独角戏了。后来想想也对,两个多点小时的牡丹亭也大体只能如此。
再想想,尽管节俭地厉害,倒也不失精华,节奏顺畅;然后看这舞台,尽管在这次东艺列戏中最为简单,倒也是搭出了一个戏台子的模样,不经意间化解了舞台过大的问题,又把乐队排列舞台正面的两边,加上这工作人员直接上台把桌子椅子撤来搬去,类似现代话剧常用的所谓打破“第四堵墙”,却是实用又简明。这么一想似乎也真是一次不错的改编尝试——甚为适合公演,符合现代的商演流程和欣赏节奏。
词儿——
尽管是熟戏,还是被沈MM的那句“当年为你死,近日为你生”撼到,甚叹。
这次的牡丹亭甚是与世界接轨,一律的中英文双语台词,俺英语甚差,可随意一瞥里,竟怎么觉得寻梦这一折如此的SQ呢(狂汗),不得不感慨中文的博大精深。
座位儿——
千万别坐特字号,又不能拍照,演员的汗珠倒是看得清清的,就是看字幕及其费劲,还发现左邻右里一律的来回晃脑袋,不巧的时候我看左来他看右,愣是来了个陌生人的对视。
切记!可是这次的戏票都已经不能退了哇。。。!
 
2008上昆青春版《牡丹亭》
翁佳慧。风流一点的好:))
2008上昆青春版《牡丹亭》
最后补一句,那些花神,委实。。。
(牛头马面好像是新做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