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挥之不去的情绪

标签:
鼓浪屿情绪古宅怀旧旅游 |
分类: 东游西逛 |
http://s8/mw690/538513cftd8e27429dc77&690
情绪,似乎一直都沉寂在那本飞机上读过的书里,即便清爽的吊带上身,海风拂面,豪华酒店呈现出各种奢华。
【祸出一本书】
如果不是那本书,我想,鼓浪屿的游历只可当做走马观花,看看不同于北京的建筑,各种列强的遗留,吃着当地的土产,偶尔还会感慨一下豪宅里的楠木地板是否可以做来楠木筷子。但是,书中那些活生生的人,夹杂在栩栩如生的故事里,勾引着你一心想看看现如今家族的兴衰,后人们的状态。探秘鼓浪屿,如同渴求窥探他人隐私一样,让一种原始的罪性绵延开来。
老式的、有着这样那样故事的房子被拍照,被改装,被入住……在不经意的地方,也有那无人的空宅,破败、沧桑的孤独站立。无人打理的庭院荒草丛生,让人唏嘘昔日的繁华,也让人想知道家族落魄的原因。但,不是每一处私宅都能写出殷承宗的故事来让人纪念,孤魂野鬼是否还游荡在空荡荡的荒宅里也未可知。望着那掉下的半扇窗,望着那已然用砖块封起的门,我在想,是不让人随便进入呢?还是不让什么随意下了楼来。
【奢存眉眼间】
据说,现在岛上的房子已经买不起了,没有下一千万的,所以多处房产只能供出租。贵的道理大致分析无外乎私宅、庭院、稀有、实木等等。从房子本身来看,岛上的昔日奢靡依稀可见,而从那门楣的“雕梁画栋”就能完完全全地体现出来了。
院落外的大门都是石头做的,想想上海的石库门也无非如此,还没有这边的精雕细琢。门楣几乎是金钱和地位的象征:平常人家的几乎算不上什么门楣,大户人家的门楣不是雕了龙凤,就是西洋的花朵、葡萄的图案组合,有的复杂到令人眼晕。窗楣也是石头做的,透出崇洋的审美。
【静由己心生】
岛上大部分的里弄、小路还算宁静,只有轮渡过来的龙头路上塞满了游客,充斥着各种餐饮和小商品。在这些花花绿绿中间,人们几乎迷失了,不知身在何处,嘈杂声不绝于耳。在串流的人群中,偶尔也会有一小片花池,甜美而宁静,短暂地让人忘记周遭的烦扰。驻足人流中,抬头仰望,道路两侧的凡人居所,依然有着岛上的特色,依然存留着古老的恬静,与人分享的渴望。拐过几条小道,人流突然消失。潮迹斑斑的墙壁,有时低垂着藤蔓,有时长出倔强的小草,不时地展现着生命的美好。
岛上的植物不很熟悉,木棉花随处可以见。以前在书中读到过,被描写得很美。但这次对它们的印象却形成反转。它们的花朵很大,跟手掌一般,花瓣很沉、很厚,落在地上,像烂柿子般没了姿态。那淡雅的鸡蛋花却是十分讨人喜欢。嫩嫩的颜色,如婴儿的小屁股,总想上去掐一下。而岛上植物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各位老祖儿——榕树。二三百年树龄的随处可见。从枝干上垂下的“胡须”是榕树特有的气生根,如帘幕,如拂袖……形容词在它们的面前如此匮乏,我只能驻足,张嘴,叹为观止。有人不习惯榕须称之阴森,我却不以为然。对我而言,那是大自然的一种震撼。
看着岛上的植被,看着岛上老宅,那种静寂从内到外。很想如榕树般,就扎根那里,看着浮华的人流过往,看着老宅的变迁。
后一篇:鼓浪屿食攻略——有特色,少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