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邱昭良
邱昭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00
  • 关注人气:3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见彼得·圣吉 重温五项修炼

(2009-10-12 22:00:47)
标签:

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

系统思考

企业家精神

学习型组织

杂谈

分类: 学习型组织
    2009年10月12日下午,清华科技大厦,很荣幸能再次聆听彼得·圣吉关于企业家精神与五项修炼的精彩演讲,也见证了《第五项修炼(修订版)》的发布仪式,并有机会和彼得就我所做的工作、组织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交流。
    圣吉先生不仅是一个睿智的长者,颇有大师风范,而且为人非常亲近、随和,颇有绅士风采。他先以让大家提问开始,以便了解大家的期许,使自己的演讲更针对听众的需求。主要的问题包括:如何改变管理者固有的行为模式?如何发现“外部的敌人”、不相互责备、埋怨?如何实现部分之间的协同?如何应用“五项修炼”?“五项修炼”和绩效管理的关系如何?组织文化变革与创新与领导者的心智模式改善与自我超越有何关系?
    听了大家的问题之后,圣吉先生首先指出,文化是不能被变革的,它存在于我们每天的工作与生活之中,应该自然地进化。变革也不能被驱动(drive),任何人也无法命令他人进行变革。这些常见提法背后隐藏的是,人们对变革持有一种机械式的思维,是将自己和系统割裂开来,把焦点放在别人身上的思维惯性。如果领导者呼吁:你们要变革,结果只能导致人们的抵制,最后什么也不会发生。真正的变革应该发自内心,由自我开始,正如《大学》中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让学习发生,首先自己要学习;要想让变革发生,首先自己要变革。
    同样,对于改善心智模式,最重要的也是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而不是指出“你要改善心智模式”。
    对于系统思考,圣吉指出,“系统”在人们心目中有很多不同的含义,因此也往往引起歧义。“第五项修炼”即系统思考,指的是我们如何看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世界,使我们的思考范围更广、时间范围更长。
    更进一步地,圣吉指出,我们当今之所以面临很多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根源在于缺乏系统思考,使人们看不到整个系统,也就不去关注更大的系统。对于人类文明而言,凡是持续了数千年的文明,都讲究一种和谐,其视野是真正全球化的,将人视为整个地球系统的一部分。否则,这样的文明就可能无法延续。
    同样,对于企业而言,也不是与生态系统、供应链、合作伙伴等孤立的,也是一个大系统,想要可持续发展,也要有大系统观。对此,圣吉拿丰田和底特律一些汽车公司进行了对比。他说,丰田将供应商视为整个系统的一部分,与它们和谐、合作,实现了共赢;而底特律一些汽车公司只把注意力放在“管理自己的公司”上,一旦自己有了困难,就给供应商施加压力,结果导致竞争力下降。

    关于学习型组织实践中出现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彼得·圣吉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实践精神,没有关注实际问题;二是缺乏实用的方法与工具。

    对于学习型组织的实践,彼得·圣吉指出,企业要思考为什么要学习(learning for what)的问题,也就是学习的内在目标;也要明确为什么要成为学习型组织。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还是使组织更有效?只有找到明确的目标,才能知道往哪里去,接下来才是怎么去的问题,决定了学什么和如何学等问题。事实上,企业的目标不同,学习的境界也有差异。圣吉说,南怀瑾大师告诉他,中国根本没有企业家(entrepreneur)。在中国传统理念中,企业家的使命应该是改善社会,但现在只剩下赚钱了。当然,圣吉指出,他不是认为利润不重要,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就像氧气之于人一样,利润之于企业也是不可或缺。但是,我们现在需要反思的是,传统的商学院一直在讲利润或投资回报最大化,企业日常运营的目标也是这些。这些不能激发人们的热望(aspiration),只能带来应付和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利润不是企业的目标,至少不是全部的目标。我们应该反思,改变我们固有的心智模式,才能从问题中发现机会,再创新局。

    圣吉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阐述了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和商业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认为,企业家的使命是使大家更好地生活在一起在这个星球上,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有子子孙孙。

 

注:以上是本次活动圣吉发言的概要整理,基于个人理解进行了一些加工,与各位朋友共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