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的新家其实是我们家老房子的翻新,20多年的楼龄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上大学,我一直生活在这里,目睹着周边的逐渐繁华,进而喧嚣,也承载着我很多的童年记忆。后来我们搬了新居,这里就出租了,而随着小区的日渐老化,房子也慢慢破落。这次的任务,是要将老房子翻新,作为弟弟的新房,也算是哥哥的一份结婚礼物。可惜,开工的时候没有带相机,没有将改造前的样子留影以作对比。
算是第二个室内设计的作品,继续玩票性质。紧巴巴的预算,还要包括旧房子很多拆除的费用,例如砸地砖墙砖、刮旧墙漆、更换老化电线路等等,因此只有看菜下饭,便宜有便宜的做法。在和弟弟、弟妹逛宜家的时候,了解到弟妹偏爱田园风格,喜欢温馨的色系,充满小女孩的梦想,因此在构思过程中,尽量投其所好。毕竟,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作品,对于他们来说,这可是日后生活的地方,喜欢很重要。
于是原木色顺理成章成了主角。在百安居淘来原木的桑拿板,就是一般用作桑拿房墙壁和天花的。异想天开,钉成了地脚线,还利用剩余的六条,做了一个小小的格栅,稍稍区分了一下客厅和饭厅,同时避免一进门就一览无余。家具板却异乎寻常的贵,小小一块就好几百元,因此没敢多买,一块板被斤斤计较的算了又算,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分为四,就变成了沙发墙上的层架上的一块、电视柜上的两块、还有一小块边角料在茶几上做垫板。电视柜因此不长不短,显得小气,这是遗憾之一。另一个关于电视柜的遗憾是底座原本想用清水红砖砌的,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品相很好的,最后只好用瓷片贴面代替。
茶几、鞋柜和沙发都是专门跑到福永的家私城淘的,磨破了嘴皮,一共只花了三千来块。茶几和鞋柜是原木的,正好和桑拿板配合。沙发上布下皮,订货的时候重新指定了布面颜色和花纹。选的时候没有底,担心粉红色会不会显得太俗气和太幼稚。拿回来一放发现还比较搭配,就是长度稍短了。于是又买了一个落地灯搭救。
餐桌是宜家的便宜货,四百元。原来整个桌子喷的白漆,风格比较现代简洁,于是重新做了桌布铺上。四张椅子是家里的旧家私,原来表面是已经生了锈的不锈钢,我亲自买来喷漆花了两天重新喷白,用桌布的布料做了椅套,翻新之后也能骗骗说是田园风格了,算是废物利用,哈哈。
客厅里的大窗子,在1985年房子落成的当年可是一大创举,一是面积大,二是竟然还是拱窗。我用马赛克收了两边,配上白色窗帘轨和小碎花窗帘布,继续冒充田园味道。
墙身用了浅蓝和淡黄褐色。同时因为电视墙比较长,又从餐厅一直延伸过来,为免单调,也为了节省造价,只用了最最便宜的木线条稍微做了一些装饰,感觉还满现代的,哈哈。地板砖的铺贴方法是从一家餐厅抄回来的,为此,贴地砖的师傅还一直叫苦连天,这比横平竖直的贴法可麻烦多了。
另外还有三间房间、厨房、卫生间,就不一一介绍了。反正,简简单单,看着舒服就好。弟弟结婚的当天,弟妹的姊妹团进家之后,引起一片惊叫。我对这种色调和风格能轻易击中小女孩的死穴这点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私下里已经有很多姊妹团纷纷咨询想邀请我捉刀她们的新房了,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仍只是个人的自娱,非卖品。毕竟,自知并非专业,自己家人还好交代,别人的房子可就不敢乱担责任了。而且坦白讲,装修还真是一件非常操劳和烦心的事情。当然,哪天不小心失业了,走投无路之下真是打开门做生意了,各位善长仁翁就真是要多多关照了。















链接——小飞庐作品一号:一个人的城堡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乘月待晓的唏嘘世界,欢迎前往“我的主页”和“我的所有文章”,包括:
流金岁月(关于成长与记忆)
江湖路窄(关于职场)
飞庐小筑(关于城市与建筑)
丈脚量天(关于旅游)
忽然网事(关于网络)
不如不爱(关于爱)
日光之下(关于世相万千)
欲辩忘言(关于心情点滴)
等八个文章专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小飞庐的故事暂告一段落。新的故事,或者关于建筑与城市的胡言乱语,随兴而致。更多同类文章,请参考“飞庐小筑”专辑。
生命的极致
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
迷城记(二)之上海
迷城记(一)之深圳
上海·19叁III
小飞庐(大结局)之一个人的城堡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小飞庐系列之外二篇)
那些飘迤暧昧的光影(小飞庐系列之外篇)
小飞庐(七)之眉目初现
小飞庐(六)之一些遗憾和一点惊喜
小飞庐(五)之渐入佳境
小飞庐(四)之再战江湖
小飞庐(三)之出师未捷身先死
小飞庐(二)之123开工大吉
小飞庐(一)之湖光山舍大变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