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迷城记(二)之上海

(2008-06-25 14:13:05)
标签:

跟着火炬看中国

上海

城市

迷乱

大都会

新天地

外滩

淮海路

圣诞节

文化

分类: 飞庐小筑

    上海,说不清楚。

 

    因为公务事宜再次踏足,已经是若干年后的2007年的事情,那时的上海,俨然经济首都自居,为筹备2010年的世博会,到处热火朝天的将道路砸了又修,修了又砸。高架桥边的高楼鳞次栉比,入夜的霓虹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精彩纷呈。外滩边上,十里洋场,华洋杂处,各国的语言交织,一线的国际名店纷纷板起冷峻的面庞,一付与人何尤的模样。国际大都市的气息扑面而来。深圳这几年是慢了,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这样的迷乱大都市中,我,忽然气短。

 

    喜欢住在外滩边上的小旅馆,大多是由百年的老房子改建而成。小巧的房间,装修精致,布置温馨,设施却是应有尽有,一派“老克腊”风格。有时还会故意挑选还保留有木地板的那几栋,离海关的钟楼很近,准点的钟声响起时,还能感受到墙壁微微的律动。不介意再爬一层楼梯到屋顶的话,往往还有屋顶的大露台,近近的眺望黄浦江和对江杂乱的浦东。酒店门口必有人到中年的上海阿叔,或精瘦或稍微发福,一身整洁的制服,带着白手套,稍稍欠身,礼貌地开门和问候。

 

    也喜欢衡山路,那些风格各异的小酒吧,每每隐藏在古旧的洋房中,多少不问世事。一定会有最正宗的西菜,也有像名轩(Noble House Restaurant)、梧桐(Le Platane)、湖庭(Villa du Lac)等等喜欢藏身在老洋房里的高级餐厅,陈设装潢中西混搭,古色古香,却又浪漫到家,精致,连菜肴都一样,仿佛只可供目赏,或浅尝,而绝无果腹的可能。我喜欢新天地湖庭餐厅柔软的高背餐椅,一坐上去便感到彻底的放松。泡上一壶上等铁观音,再来几片干贝卜丝酥。此刻,美事在于,无须思考,也无法。完全击中如我等卑微的小资产阶级的命门。

 

    而迷离或恍惚在于,那些光彩流芳和市井小肆反差如此巨大,却又靠得如此接近。这边厢是时光混乱的奢靡浮华,转过两个街角即是古旧的民宅,夹杂街道上万国的旗帜和车水马龙。是我杯弓蛇影,或是不明就里。

 

    所以我说,说不清楚。

 

    而底气渐厚的大都会气派,却是无疑。包括那逐渐淡薄的人情世故。去年的圣诞独自流落在上海,举世欢腾的平安夜,街道挤满附庸风雅却又不明圣诞节所是为何的芸芸众生。拿起手机,想起朋友此刻定必正和某某卿卿我我,或是聚众欢乐。上海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所有公司会因为平安夜的缘故提前下班,同时第二天允许迟到的城市。所以,何必扰人。西藏路沐恩堂,里里外外,人头攒动。有多少是真正的基督徒?所以,没有排在长长的队伍后等待进入主堂。反正,悠扬的圣诗,总能毫不费劲的飘进门厅,至于能不能飘进心灵,那是另一回事。

 

    后来,朋友告诉我,那天晚上,他同样孤身一人,早早下班,在家弄猫为乐。于是大家相视苦笑。

 

    万圣节,流落到新天地,满街的异色魅影,果真鬼比人多。

 

    感恩节,淮海路上。两边的高楼彻底将淮海路形成峡谷,于是呼呼的寒风毫不留情。在路边的回转寿司店,几碟寿司,几片红姜,一小杯清酒,差在没有借着些微的醉意,放声高歌。店内各色人等,语言混杂。旁边是台湾的老哥,带着粗粗扎眼的金项链,扯着闽南话大声的在电话里骂道:“甲饭配狗塞!”

 

    零落的街道上,行人寥寥。等了好久终于有出租车。司机穿着整齐的制服,戴着领带和白手套,有礼貌的问道:“您好!请问要去哪里?”

 

    要去哪里。

 

    上海如此之大,来来去去,熟悉的只有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延安路高架桥,南京路,淮海路,人民广场,外滩。这是一座神秘莫测的大机器。就像一次在上海火车站接人时看到的,一波又一波背着大小行囊的各方人士从出站口鱼贯而出,转瞬,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不知去向。是融入,还是被吞噬,就算,即如当事人,也是无法分辨吧——估计,也无暇顾及。或是我应该感到些微的恐惧吗?似乎没有理由,然而我却感到。

 

    就如,再见回久别的朋友,开始在上海买房扎根,也渐渐显示出上海人般的精明干练,眼光挑剔,吃饭必AA,词锋越见锐利,偶尔夹两个英语单词,有一说一,头头是道;工作起来却是认真细致,绝无花假。工作也好,朋友也好,都是一种简单而舒服的关系,多了些一清二楚,少了些虚情假意。

 

    大概,也只有如玉兰花开的林荫路上,一幢幢迷人的古旧小房子在车窗外退过,刹那的印记留在心中,才明白世事如浮尘,也只是流光掠影。

 

    “去外滩吧。”我说。

 

    这边却是人头涌动。一路地摊摆卖着廉价的小商品、荧光棒。手持相机的大多数都是拍快相的。小心地挤过拖男带女口音各异的外地游客,还要小心地躲过地上飞转的发光陀螺。叫卖声、欢呼声,不绝于耳。偶有夸张的霓虹灯船在黄浦江上驶过。

 

    她总是有自己独特的能够展示的东西,多少受不了人为的控制吧。我想。

 

迷城记(二)之上海

 

 

 

迷城记(二)之上海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乘月待晓的唏嘘世界,欢迎前往“我的主页”和“我的所有文章”,包括:流金岁月江湖路窄飞庐小筑丈脚量天忽悠网事不如不爱日光之下欲辩忘言等八个文章专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小飞庐的故事暂告一段落。新的故事,或者关于建筑与城市的胡言乱语,随兴而致。更多同类文章,请参考“飞庐小筑”专辑。

 

迷城记(一)之深圳

上海·19叁III

小飞庐(大结局)之一个人的城堡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小飞庐系列之外二篇)

那些飘迤暧昧的光影(小飞庐系列之外篇)

小飞庐(七)之眉目初现

小飞庐(六)之一些遗憾和一点惊喜

小飞庐(五)之渐入佳境

小飞庐(四)之再战江湖

小飞庐(三)之出师未捷身先死

小飞庐(二)之123开工大吉

小飞庐(一)之湖光山舍大变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