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最低工资加薪cpi学徒社保 |
分类: 媒体.专栏 |
两会期间,有关收入分配的话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有两会代表表示,由于近年来物价波动较大,收入跑不赢CPI,我国各省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调整一次的标准太低,因此应加紧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CPI的联动机制。而发改委及人社部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表示将会推进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联系到更早些时候政府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有人为此振奋不已。他们的逻辑和这位代表观点近似,认为最低工资是工人权益的保障。愿景或是美好的,然而实际中很可能会事与愿违。
春节前一位朋友跟我谈到他所在企业情况,过去一年因为内外环境的改善,企业薄有盈余,加上人员流动也比较大,因此资方准备春节之后全面提高计时及计件工资。然而前几天碰到他,才得知他们单位的加薪计划被搁置了。
原因很简单,是年后最低工资又调整了。广东省政府颁发通知,各地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2013年5月1日起进行相应调整, 平均增幅高达19.1%。
有人觉得困惑,认为工人收入一般不会低过最低工资,不明白调整最低工资为何会影响到企业加薪计划。要知道,提高最低工资也意味着提高包含社保医保等在内的俗称“五险一金”的计算基数,企业除了直接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之外,还要购买五险一金,如今这笔费用增加了不少,但没流到工人那里去。
原本的加薪计划因这笔额外支出戛然而止,这个现实中的真实案例可以透露出不少信息,企业出不起钱,人员就会慢慢流失。企业主动加薪,并非是善心大发,而是市场竞争的压力。最低工资制度也并不能保护工人,增加他们的收入。相反,更多情况之下它会成为低收入者上进的障碍。
以前的手工业兴盛,有人如果想入行做学徒,一般既要有介绍人,还要与师傅订立契约。前三年内一般没有工钱,在帮忙打杂之余学一点基本功。再用几年时间如果师傅觉得“孺子可教”才会倾囊相授,掌握一门手艺。现在一些行业,比如理发店也有类似安排。学徒工资很少甚至没有,学几年出师,得以自立。如果硬要师傅至少要按照最低工资支付学徒工资,那就没人愿意招收这些没技术的人了。或者师傅要先收取一笔拜师学艺费,然而,学徒的资质、师傅的水平都需要互相考验,这样做纯粹是增加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经济学家里头尽管也会存在如同保罗·克鲁格曼那样为奥巴马政府大幅提高最低工资叫好的,但大多数人对它的负面作用还是有共识的。2008年前后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穆里根(Casey B.Mulligan)观察发现,经济衰退期间社会上兼职工作者越来越多。但由于联邦政府2009年7月起大幅度提高了最低工资,从8月开始,兼职工作者增长的趋势开始反转。“劳动力市场的衰退问题是很明显的,它显示了一个最低工资法律的构想错误和没有必要,它可能只会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失业大军中来。” 穆里根教授如是说。
两会代表呼吁的最低工资和CPI联动的做法,其实也是来自西方。如美国不少公司和员工签订的雇佣合同就会包含“生活指数调整”的条款,保证收入能够跟随通胀自动上调。另外美国政府也有规定,第1等至第15等公务员的工资额随物价指数的变动自动调整,以保证公职人员的实际工资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这让国人艳羡的法规,其实是埋下了隐患的。
经济环境较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GDP年年增长,即便没类似规定,工人收入也会在市场竞争之下增加。然而,当经济环境发生扭转时,这种机制却杜绝了收入向下调整的可能。企业只能减少招聘甚至大幅裁员,政府在福利主义政策主导下,财政赤字也只会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