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经济房价流动性税负物业税房产 |
分类: 专业乱评 |
发于三月十七日《中国建设报》之《中国住房》周刊的个人专栏。
有关物业税的功能,很多专家都认为它会增加炒房者的持有成本,从而抛售囤积的房屋,起到增加市场供给、降低房价的效果。物业税还没开征,能否有此奇效,无法实证。看看已经发生的案例,有助于更清楚地分析这个问题。
在全国房价普涨之前,杭州的房价从1999年就开始高歌猛进。杭州市政府规定从2004年1月开始对房屋交易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也是想增加炒房者成本来降低房价。结果事与愿违,杭州的房价不仅没降,还出现一个急升。卖房者都把个人所得税的款项加到房价款里,转嫁给了买房者。
政策制订者们大致是以静态的市场形态来思考加税问题,售价不变,增加成本,囤积者收益降低,所以不愿意囤积。只是售价不变这个假设在变动的市场中根本就无从严格遵守。如同杭州的案例,如果能转嫁给下家,加税起到的只是加价的作用。买家为什么会接受一个急升的价格,是因为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经济学道理,税负的增加最终由谁来承担,是根据买卖双方的价格弹性大小决定的。换成更直白的话来解释,就是买卖双方谁占主动,谁就可以把税负转嫁给对方。所有价格不断高涨的市场,都是供不应求的市场,或者说是卖方市场——买方资金充分需求旺盛,卖方才能囤积居奇占据主动,价格一路看涨。这种市场情况下加税,卖方不用担心没人接盘,只管顺次加价,自然被汹涌的买方需求给消化掉。
近的例子就是2007年股市的“530”风波,印花税由千分之一加到千分之三,引起股市近一个月的下调,股指由4300点跌到3400点。但是市场短暂观望后,发现接盘的资金并没减少,股指掉头往上一路爬到神奇的6100点。这个道理说明,资金才是最根本的上涨因素,在流动性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增加的税负根本阻挡不了价格的上涨。
更何况物业税就算征收,按照其他国家的税率水平,最多也就是1%左右,这与当前一些城市房价年涨幅动辄百分之三四十相比,实在没有任何震慑力,就像骑着一匹毛驴高喊要去追高铁快车,滑稽是有,效果却无。
股指从6100点掉到1600点,同样无关印花税,是流动性被回收引致——国内为追赶CPI而不断加息,国外金融危机撤资。房市同理,与股市基本同步,在没有物业税的情况下,08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愁云惨淡,价格回调,当然是和市场资金的总量有关。
作为最大规模的消费和投资市场,房屋价格的快速涨跌都听从于流动性。这一轮的上涨,由08年底以来银根的放松决定。不去反思货币政策,不去调节流动性,而寄希望于加税的手段,就像锅底还烧着大火,汤沸了,加一点凉水,最多换得些许缓和,只要大火还在烧,汤还是很快要沸起来的。只是加税虽然不能止住涨价,却带来了一个额外的“好处”——政府税收会大增,如同三年前的股市印花税给政府带来2000多亿收入。可以说,所有流动性过剩导致的价格上涨,政府加税的最终效果绝对不会是降价,而是税收增加。
痴人说梦般地认为物业税能降房价,这神话其实有更直接的方法被戳破,世界上有很多征收物业税的国家,日本、美国都在内,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年代里,他们的房子也没少涨过。不从货币政策入手,而只知道加税的话,最终的荣光属于财政。
三月底要到了,是丽江最美的花开季节,想抽空去度假。有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我的丽江客栈博客:blog.sina.com.cn/lijiangchongren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