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南暂停供地的疑问和隐忧

(2010-01-24 10:11:36)
标签:

房产

财经

土地

海南省政府

投机行为

分类: 专业乱评

发于1月26日《国土资源报》评论版之观察家栏目。

果不其然,在海南宣布暂停土地供应之后,海南的房地产市场以跳涨的方式给予了回应。根据媒体报道,一月中旬海南省宣布暂停土地出让,暂停审批新的土地开发项目,其目的是为遏止国内外热钱借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机,在海南过度炒作房地产项目。但是消息传出后,市场马上应声跳涨,个别楼盘一次性涨价超过5000元每平米,有的楼盘还封盘待价而沽。

想制止炒作,结果是激起一轮猛烈的炒作,也算是政策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南辕北辙了。海南省的决定在公布之初,会让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产生巨大的疑惑。不过一旦这样的决策做出,市场的表现就是顺理成章的。

要制止投机,就要了解投机资金的喜好。投机喜欢的对象大致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投机品都不容易变质,保证投机者在等待高价抛售的持有期间内,投机品不会因为品质变化或维护成本过高而导致最终无利可图。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炒作普洱茶,没人炒作绿茶的原因。

投机品的另一个特征是供应有限,包括后备的供应数量和供应速度都有限,不能快速增加供应平抑市场价格的快速上涨。如股票有较长的发行周期,不会因为市场过热,就短期内放大批企业上市。市场资金过剩,股市只能被动上涨。房地产市场同样如此,电子时代投机资金的流动速度极快,而从土地储备到供应再到形成房屋供应,周期长其数量有限。只要资金足够,再加上一些炒作题材,就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不太可能通过供应和需求的关系调整来消除的。

海南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具备了炒作需要的各类必要条件。整体市场的投机资金是足够充裕,地王频现,房价高涨,都是其表征。而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规划获批,是最大的市场题材,必然会吸引来各路投机资金。据称目前在海南有超过4000亿的游资在房地产领域寻找机会。

资金过剩是市场投机的根源,一般抑制投机的根本办法是回收过量发行的货币,降低资金流动性。在全球化年代,这个手段被各国央行共同掌握。海南省政府在资金层面上无能为力。而增加土地供应,由于与资金流动速度的高度不匹配,起不到真正压制投机的作用。总体来说,以一省的力量去抑制全球性资金过剩带来的投机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海南省政府暂停土地供应的奇招,让人惊诧之处在于此举不仅没有增加供应,多少做个姿态应对投机行为,反而把投机所喜好的商品的第二个特征——供应有限放大到极致,变成了极端的零供应。不管有无主观故意,在客观上无疑是在公告所有的投机者,这里有个毫无还手能力的市场,大家尽管来投机。

停止供应,价格暴涨,最直接受益的是当前握有土地和房屋的开发商或者房主们。但是,地方政府似乎也难脱谋求更大土地收益的嫌疑,而不是完全像他们说的那样为了民生,为了避免炒作。房价高涨,会激起开发商对土地的渴求,下一轮的卖地必然有个高价格。如果引用海南某官员的说法,认为海南的地方政府缺乏一级开发能力,导致很多土地被贱卖,目前的地价还没有体现出海南土地的价值。那么通过政府控制土地供应,似乎就可以达到体现海南土地价值的目标。

这就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政府在土地一级市场供应中,承担着市场唯一供应主体的角色,应该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比如保证正常的市场供应,建立依据市场反馈进行调整的供应机制。而动辄停止供应,无疑是一种负责任,不承担义务的行为。在市场中,如果有多个供应主体,一个不承担供应,对市场没有太大影响,而作为唯一主体,不供应,是不是有基于未来涨价预期而囤积居奇的想法呢。为什么以前不说要停止供应,地方政府还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尽量供应土地。一旦有了好的题材,就要停止供应,这是否也该算是一种囤地行为呢。

国家相关部委近两年都在积极制订政策,推动闲置土地的利用,打击囤地行为。海南省在出台停止土地供应政策后,还规定对封盘三日的地产商要进行处罚。只许政府停止土地供应,囤积居奇,又站在道德高位去打击地产商捂盘行为,这似乎很难服众,更对国家的相关政策的严肃性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巨量资金加热点概念,海南省要防止炒作基本很难有所作为,但至少可以保持一种按计划的供应。停止市场供应的行为,可能是思维简单的后果,也可能是有意而为之,更严重的后果是地方政府罔顾自身的市场责任,只强调管理职能和行为正当性,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政府作为土地供应者这种市场角色的合理性,也不得不认真考虑土地储备供应的科学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