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头版高端访谈 记者 周村 北京报道 12月7日
地王频出、房企囤地……一系列现象使得今年土地市场备受关注。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遴杰博士。
中国房地产报:你对今年以来的土地政策作何评价?
杨遴杰:今年年初,为配合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国土资源部颁布了《关于切实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用地保障和管理的通知》和《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工作方案》,一方面加快审批进度,保障重大项目的用地供应,另一方面牢牢把住安身立命之本的“耕地红线”。为避免重大项目供地过多冲击红线,国土资源部试图在存量土地中挤压出一些可用土地,如对批而未用的土地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出台了推动其利用的政策,同时还不断有消息称对闲置土地也要采取更严厉的行动。
时间进入下半年,随着经济回暖,房地产市场也突然反弹,其态势超过了2007年的上涨趋势。地王频出、房价猛涨让相关政府部门措手不及。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除了督促地方政府加大土地供应之外,并无实质性政策出台。
事实证明,建立一套基础坚实而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体系,已经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土系统最重要的任务。
中国房地产报:在今年出台的土地政策中,你最关注什么?
杨遴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中明确规定商品住宅用地的宗地出让面积上限。对上限数额的把握是难题,甚至可以说在学术上是否能成立还有疑问。但从现实的政策制定层面来说,对地方政府偏爱供应大地块,从而造成开发商区域性垄断和分期供应造成市场有效供应不足的情况,必须要有一定的手段进行约束。设定一个上限,比没有上限由地方自主设定出让面积要好。而且由于数值简单,配合已有竞争性的公开出让过程以及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监督起来也比较容易做到。
中国房地产报:你如何看待明年的土地市场和可能出台的政策?
杨遴杰:事实上,土地市场的表现如何更多取决于市场资金是否充裕。明年一些中期贷款陆续到期,是继续维持如今的天量放贷局面还是收缩货币政策,这完全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全局以及政策。就目前来看,在国内就业形势并无好转,消费难以快速提振的情况下,房地产业还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收缩货币政策,只会导致资产价格急跌,不仅影响经济复苏,也很有可能影响国内消费。基于这一判断,明年土地市场保持一定的火热景象是很有可能的。
此外,大家都很关注的新《土地管理法》,由于缺乏整体的法制体系的推进,预计难有大的突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