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地储备调查——龙种与跳蚤的循环

(2009-09-28 21:16:23)
标签:

房产

土地储备

金融风险

土地市场

分类: 专业乱评

    国土资源部前段发通知对全国土地储备机构的一些基本数据进行调查,各方评论很多,还有评论认为这是国土资源部在斗地主,在和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展开一轮新的博弈。

    从国土资源部发此调查的范围来看,基本是对土地储备机构系统内部数据进行收集,因此和与开发商的博弈无关。从收集的数据范围来判断,大致有这么两个目标:

    第一,与前段时间的清查批而未用土地相衔接,清查政府囤地情况。通知要求各地上报近三年来的分年度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结构,以及各年土地征收纳入储备总规模和储备计划制定及执行情况。 从土地征购纳入储备的数量,减去出让中的储备土地数量,就可以知道有多少地征而未供,以储备的形式存在着。从数量上大致能判断出是正常供应周期所需要的储备土地,还是过量储备的批而未用的土地。以北京市为例,今年计划供应1600公顷,而今年新增储备4700公顷,年底储备土地量可能达到11000公顷规模,这样的规模相对于每年的供应量,无疑是大大超量储备了。六月和八月,国土资源部连发两个文件,清查批而未用土地,板子都打到开发商囤地上无疑引起巨大反弹,算来算去,其实是有大量土地在政府的手里没有供应出去,而这些土地很大部分是在储备库里囤着,有的一躺就是好几年。通过此次调查,希望能把政府手里的储备土地,尤其是批而未用土地的数据弄清楚。

    第二,希望对土地储备机构可能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的规模进行摸底。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里还包括土地储备资金管理情况、储备机构借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情况。土地储备在过去几年里,借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在房地产用地市场上顺风顺水,获利不小。虽然自由资金少,银行贷款是其资金的最主要来源。但是各地政府都不太愿意与后任政府分享当期土地收益,基本上土地收益还完银行贷款就被政府用于各种用途,储备机构一直在高额负债压力下运转。去年到今年初的土地市场冷清,大量土地流派,让很多地方的土地储备机构感受到了银行资金偿还的真实压力,也让高层政府注意到如果未来市场出现更长时间的平淡,土地储备机构的巨额贷款将会给银行体系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此次调查也意图弄清楚,土地储备机构系统能带来的风险敞口规模大概在什么一个数量级。

    国家层级的管理机构当然希望自己能获得足够的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每一次调研都是抱着这美好的愿意开展的。这次调查自然是希望能推动地方政府加快土地供应,平抑市场过热,同时制订好的措施,优化储备机构资金结构,尽可能控制未来可能的金融风险。

    但是,财政分配体制不改革,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不解决,就只会有意保持市场饥饿感;官员考核方式不变化,没有一个地方政府愿意主动放弃做政绩的冲动,而去大量补充储备机构自有资金,从而减少金融体系风险;而信息获取成本的存在,上下级政府之间目标的不一致,如何克服调查数据可靠性的问题,更是无从解决。错误的数据,即使有正确的分析方法,最后往往会得到荒谬的结论。

    高层政府希望搞好全国的管理,这样美好的愿望一直都存在,而实际的管理成效,实在是让人不能觉得满意。所谓思想的龙种,生下现实的跳蚤。而这一次土地储备的调查,只怕又要再一次进入历史的循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