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着无事,去买了辆公路赛用的自行车,有时间就可以到处溜达溜达。买车时候讨论得最多的不是车子的性能,倒是和车店老板请教如何防盗来着。大概在很多城市里,这都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我的大部分关于自行车偷盗与防盗故事,都是在校园里发生的。
刚到北大读博士的时候,由于在外有一份工作,收入在今天看来都算不错的,“身怀利器,必有杀心”,“手里有钱,必定发烧”,不听前辈们“买车不超过六十,要买必买旧车”的劝告,买了辆崭新的山地车,琢磨着买个大铁锁就行了。第二天晚上去一教上二外课,想想这么新的车,放在明亮的地方,让贼看到,能不动心吗。把它藏到最黑暗的角落,和地上的铁架锁在一起,安心去上课。两个小时后出门,车没了,连锁的尸体都没有留下,新车用了一天,没了。得到一个教训:暗处,才是小偷最喜欢的。
攻与防,偷盗与防盗,就是魔和道的关系。防盗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增加盗窃难度,另一种是让自己的车尽量不入小偷的法眼。
第一种的案例很多,一般是买一把号称防盗的锁,或者把车和某些固定物锁在一起,不过基本收效甚微。大致原因是,小偷们以此为生,用心琢磨技艺,专业的偷盗技艺就是比业余的防盗水准强。哪天把银行的防盗技术用上,才算是针尖对麦芒,芙蓉姐姐对宋祖德。话说有一对情侣,天天出双入对,为了保护自己的车子,虽然是两把锁锁两辆车,不过是藤缠树的捆绑式锁法,难度系数增加了。只是改天出门,发现两辆车子一起消失了,小偷一次偷两辆,估计也有边际效益的考虑。两个人还得手牵手去买两辆。还有一同学另辟蹊径,给自己的破车锁上四把锁,料想没小偷为了这么一个破车费那么多事开那么多把锁。出得门来,小偷已经光顾过,还真没费事开他的锁,不过是多了两把锁,把那些锁和车全捆在一起了。估计小偷刚开了别人的锁,手里拿着锁头还嫌费事,看到一个给自己抖机灵的,有心也给他抖个机灵,对于非专业人士的同学来说,抗着上了六把锁的车去修车铺的场景,想来是终生难忘。
第二种方案,一般方式是买就买破车,买回来后再加工一下,外形弄得看起来更破一点,不过主要功能部位还是要保障的。但是在旺盛的需求驱使下,一到开学时节,多破的车都不保险,人饿了观音土都能吃,小偷急了,你能骑的车他就愿意偷。有一位同学以功能的破坏性来保护产权,把自己的车坐凳用刀划了大大的十字开口,露出张扬的海绵,防盗效果还不错,只是一下雨,他进教室的时候,屁股上总是醒目的一个水写大十字。传说中还有更牛的,把车坐凳卸掉,每天站着骑,类似于专业运动员。可惜没见过这哥们的神采。
我读硕士时候的一位同班同学,炼钢专业的。买辆车回来,一个下午在车间里忙活。推出来一看,一辆车,从车铃铛,车坐凳,车身,带车轱辘,甚至是车轮胎,全是一个翠绿色,像个青菜叶包裹的狰狞怪物。原来他带进车间,用喷漆的枪喷了个彻底。这车在未来的三年里全校知名度排行第一,别的班级的人提到我们的这位同学,都以“骑绿车的”来代替,类似于人们提到小沈阳时,只要说穿苏格兰裙子的那个男人就够让所有人领会了。出名的好处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么多雪亮的眼睛都认识了你的车,就自然地起到了全天候全区域保护的作用,就像有人偷小沈阳的裙子,还没出门就会被发现一样。三年里,他的车都没被偷过,当然还需要每学期都要补一次漆。据说他与女朋友像是也与这辆车有关。在一个偶尔场合认识,女孩子对他没什么印象。突然一日,他骑车遇到这位女生,打个招呼,女生发现他竟然是全校知名的绿车的主人,好感倍增,一下就拉近了关系。这大概是我在听到的自行车攻防战役中最好的故事。
奇怪的是,虽然效果好,也没有其他人效仿,估计是骑着这么一辆车在学校穿行,不仅需要自己有一个带喷枪的实验室,还需要一些众目睽睽下独来独往面不改色的勇气。另一个方面,独特性才是最重要的保护伞。如果大家都学样,就起不到保护作用了。
希望能以这些经验给各位还骑车的朋友们一些帮助。新学期还没来,还是要防微杜渐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