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业乱评 |
《楼市》上一版发的文章,删改了一些内容,但是主要观点留着,这样的编辑态度让人喜欢。本文在四月初这一期刊出。
最近一段时间广州围绕住房问题出了不少新闻,最开始是市长公开表态说 “市场很难控制的。有时候房价就像股票一样,拼命看涨。”随后他又表态要保证中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相关手段也足够让其他裹足不前的地方震动,先是“双限双竞”,然后是“三限双竞”,然后是近期火热的自建房问题。就象广州的别称——羊城,五羊降福之城,廉租房、自建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完全意义的商品房,五只“羊”牵引下的广州住房供应体系将走向何方?
对于自建房,广州地方政府和全部有机会住自建房的人当然齐声称赞,专家分两派,有反对有赞成的。我看了看网络民众的发言,基本都叫好,甚至要求政府扩大低价住房的受益范围,自然希望自己也能有好运。
自建房得到众多民众认同,是大家在不断等待中,却等来越来越高的房价,承担越来越大的购房压力后,看到一个低价获得住房方式,产生的一种自然反映。但是如很多专家所言,自建房的方式实在是问题多多,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还值得探讨。解决当前的部分问题,并不代表解决了长久的问题。就像1960年时,大家饿起来把种子给吃了,等来的是更大的饥饿。
自建房带来的价格双轨,如一切其他双轨运行的经济体系一样,必然带来民众套利行为和官员寻租腐败。即使张市长高唱:“如果有哪位领导在自建房上做手脚,搞腐败,那就抓谁。”可是看看经济适用房的先例,问问是否其他领域的腐败都管住了,如果没有,好像酒没有道理说这个自建房的腐败就可以遏制住。难道是上天眷顾,赋予神力,还单单只管自建房的腐败?当一个商品的价格被人为控制脱离供求关系,与它的市场价格脱节的时候,这个价格差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市场行为,破坏价格机制、追逐暴利而带来的诚实劳动观念的淡漠、官员腐败等等,一系列成本由社会承担,而利益归于部分人。据广州媒体调查发现,私下出售自建房的情况已经出现。腐败的问题也许要更长时间才暴露,而破坏价格机制乃至损害市场功能的恶果更隐性。
自建房在制度的初始设计上,就不如经济适用房的正当性强,而后者在现实操作中被发现破绽百出。虽然是打着为住房困难人群解决问题的口号,但是广州市对自建房的定义是:“由部队、中央、省属驻穗单位和本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单位利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自有土地,按经济适用房规定自建住房,解决单位职工的住房难问题。”其名义上所惠及的面更窄,而且估计没有多少人真的觉得这些单位是住房最困难人群集中的地方。在这个规定至少直接面对三个问题。从法理上来说,我国城市土地是全民所有的,地方政府只是受国务院委托管理,它是否具备把土地收益免除,而使特定人群受益的权利。因为这等于侵犯了更多人在这些土地上的收益。估计那些没有单位,没有多余土地的下岗工人最愤恨不平。当然这个问题涉及的不仅是自建房上。从政策层面来说,国务院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和总后最近发布了关于中央直属机构和军队用地加强登记管理,要求“空余土地转让管理,规范土地转让行为,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这与广州自建房的用地政策截然相反。第三个问题是,那些机构由于历史原因,土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现在反倒可以用来盖房子,大家分绝对低价的房子,好象有点奖励后进的意思。以后是不是有些企业在申请用地的时候,故意多弄点,或者布局松散点,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有天上的馅饼掉下来。
最近几年,房价上涨确实带给很多人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压力下,人们往往丧失判断,只要近期能见到些许效果的措施都会叫好。而地方政府在高层的政治压力和本地政绩要求下,往往会以民意为理由,对市场进行“调控”。基于这样民粹意识之下,只要宣传成对中低收入人群有利的做法就可以去实施,而不顾及市场有它自己的原则和规律。
房价上涨有两个大原因:一个是资本流动性大而投资渠道狭窄,一方面是每年一千多个亿美金而且快速增加的贸易顺差和超过六百亿美金的外来直接投资导致货币供应过量,另一方面是国家对于投资额大且利润高的行业实行垄断或者控制,逼迫大量资本寻找出路,二是房地产市场天然缺陷,住房市场是区域性市场,且供应周期很长,增加供应来弥补需求的快速上升非常困难,资本投入这个领域必然带来快速上涨以至产生泡沫。在我国这个缺陷更明显,就是政府垄断供应下形成开发商的寡头控制,使这个市场被开发商和资本联手炒作。因此我们要做到的有两个,一是尽量避免资本流动性过大,应该在降低贸易顺差和放开垄断上着手,另一个是尽量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完整,形成土地市场供应的多元化,避免割裂它而更容易被炒作。
这样来看,不管是经济适用房,还是限价房和自建房,都是一种把本来就具备天然缺陷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割裂分化,使每一个部分都变得更加狭小,更容易被资本炒作。因此,广州市长评价自建房政策时候说:“我认为,该要给市民的好处就应该给……”这种说法绝对能得到大部分城市居民的支持,但是其长期效果是否能经得起历史考验呢。经济不是一个橡皮泥,想如何捏就如何捏。它是一把双刃剑,不得要领使用它,只怕受伤的是自己。你非要搞公社,非要狠斗私字一闪念,它就让你吃不饱。自建房也许目前能解决部分人的住房问题,但是导致的是更多被自建房刺激出来的对住房的需求和更狭小的市场空间。这种不对等导致只怕是更快的价格上涨。加上必然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平感,我怎么看都觉得这个自建房的做法可疑。
作为制订政策的政府,一定要有历史责任感和丰富的经济常识。不要以民粹思想去制订政策,而是要懂得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坚持原则去推进改革。问民众免除全部税收如何,可能得到一片叫好,国家怎么运转呢?大家办公社吃食堂好不好,当然好,结果大家也知道。有一些原则和原理是超越人们基于自己当前利益所认识到的,不能坚持这一点,拆东墙补西墙,最后的结果是整体的坍塌。“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不是好办法,却时不时发生,不过是因为这损失不是当时显现的而已。
最后讲一个故事来结尾,美国有很多城市实行租金管制,让穷人用很低的租金也能在好地段租起房子。结果有的人有房子宁愿空着也不出租,有人有地也不建房子,低价出租出去的房东也不维修房子,任它破败下去,好通过这样的方式自然赶走那些租户,还有的租户当二房东,在管制租金和市场租金取一个数值租给其他人。还要引用两位大师的话,萨缪尔森说:要破坏一个城市,除了轰炸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房租管制。哈耶克说:世界上最坏的事往往是那些动机善良的好人做的。 (见梁小民《经济学内外》90-93页之《不要与公众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