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业乱评 |
国土资源报约我就成都出让三千亩地块的事情发表一个评论.成都市局的朋友们真不给面子,上次写小地块供地的时候,刚拿他们200亩上限政策做正面例子用,他们马上出个三千亩的地。看来对于政府,我们也只能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个报纸尺度非常紧,所以这篇文章相对比较浅,大家姑且一读。9月13日的国土资源报刊发本文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在 8月24日发布公告,将推出一块位于金牛区的3055亩土地,在9月14日至28日之间挂牌出让。“地王”再现,随即引发了媒体和业界的强烈关注。
最引人关注也是最让人惊诧的原因是,成都市刚刚于6月底发布了通知,要求出让经营性用地单宗地块面积原则上将控制在200亩以内。刚过两个月,三千亩的“地王”就由发布通知的机构推出,让人费解。仔细看通知才发现,原来成都市国土资源局也不算左手打右手,上述要求后紧接了一句:“超过200亩的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必须报经成都市国土资源局预审同意。”果然,记者就此问题采访该局官员,他告知该地块已获市政府和国土部门批准。
根据成都市国土资源局网站资料统计,该市一季度主城区通过招拍挂成交21个地块,总面积614亩。“地王”不仅面积达到整个一季度供地量的五倍,其可疑之处也不少:一是在成都市今年发布的土地供应计划里没有它的任何踪迹;二是用地结构复杂,竟包括四类用地性质,其中主题公园用地占了1200亩;三是必须整体出让,不允许分拆出售。没有先例的复杂用地结构很难说它一定违规,但是突破年度供应计划供地的违规行为是无庸置疑的。
如此大的地块,既不在供地计划内,且公告时间和挂牌时间都是按规定的最短时间来执行,这让人更加疑惑:即使是大开发商在这样短时间内完成3000亩地块的勘探、规划和成本收益的测算都是不可能的,而且普通开发商拿一块主题公园用地占了40%的地块只怕都不知道怎么去开发。
有媒体给出了解惑的答案:深圳华侨城集团在年初就已与金牛区政府签订协议,实际上获得了该地块的开发权,挂牌只是为了走个程序。这个答案解释了为什么用地结构如此复杂的原因,但让我有种莫名的悲哀感。地方政府要突破计划就突破计划,连说明都不需要一个;要定向供地就定向供地,明面上尊重了规则,走了挂牌程序,但这样“司马懿之心”的硬套规则,与其说是尊重规则,不如说是藐视了规则,也无视政府公正、公平的基本行为准则。
这种大地块的供地,由大投资商进行成片开发,是否会实现地方政府引入大项目推动整个城市的发展的初衷是个未知数。但大面积出让土地,等于把一个区域的规划和开发权都完全交给了开发商,对城市规划的严格执行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开发商掌握大量土地,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分期开发,对市场扰动的能力增强,。从市场的数量上来看,短时间出让的大量土地却无法形成有效的供应,却增加了一个获得区域性垄断优势和定价能力的开发商,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不利。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在这样的大地块出让中都有各自的收获。开发商的收获不用说。地方政府获得巨额的一次性土地收益,在招商引资的政绩上也大大地加了一笔。
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个更内在的问题,在现行的土地市场结构中,当交易双方突破规则都能获得更大收益,我们在加强监管、细化现有规则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调整市场结构,使市场交易的双方任何一个突破规则都将损害到另一方的利益受损,这样的违规行为就无法发生。当前地方政府对利用土地获得GDP数据和政绩的基本发展模式短期内难以有根本转变,他们和投资商就有足够的合谋动力和可能。也许是时候考虑如何让地方政府远离对土地供应的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