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紧缩就是让一些中小房企死去

(2011-07-21 05:47:40)
标签:

房企

楼市调控

房地产信托

楼市融资

信贷

财经

分类: 产经

    最近在一些媒体上看到,中央政府多次提出的楼市调控政策不放松,应该说这也是对楼市严格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和经济调控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是很有必要也是应该抓紧抓好不应当放松的。但是,是否都一棒子打死是值得注意的事。现在有传言,说紧缩就是要让那些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死去,因此,在政策上特别是在金融资本方面更加严格控制,当然主要是针对了那些不规范的中小房企。

  现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首要困难是资金周转不灵或趋紧,当然就会想尽办法怎么去“融资”,否则那只有死路一条。在不少信托公司,地产信托已占半壁江山。一房地产股权投资机构高管说,无论是银行、信托、还是客户,中长期看好地产是有共识的,但这不符合宏观调控的方向。“银行在收,我们在放,还放这么多,帮开发商助长房价提高。”此高管说,“银监会的目的很明确,让一部分小房地产商死掉。这次‘喊停’是动真格。”

  监管部门的行动并不令人意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中国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0473亿元,同比增长约31%,未见颓势。这主要来自信托。央行数据显示,同期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0%,增势回落;但房地产信托却涨势凶猛,据悉2011年一季度房地产信托新增463.9亿元,而2010年同期仅152.3亿元,同比增长3倍。这就是说信托帮了那些开发商的忙,而小房企那就靠不上帮了。

  房地产信托最初是以放贷方式出现,信托并不持有房地产项目的股权。不过,信托贷款附带条件较多,不受开发商欢迎。此后,房地产信托演变为“股权+溢价回购”模式,即由信托计划入股房地产项目公司,并约定一定期限后由开发商溢价回购,以股权投资为表象,通过回购安排实现贷款输血功能。这种模式下,信托计划被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前者由普通投资者购买,后者由开发商购买,普通投资者享有固定收益,优先分配项目公司的利润和资产,而开发商享有浮动收益。一些中小开发商无论如何也没有这种本事。

    据了解开发商做信托项目,往往是四证不齐、自有资金不够30%的情况。因为如果四证齐全、自有资金满足条件,开发商就直接找银行贷款了。在房地产信贷上若真股权,则必须做到同股同权。而投资机构的高管指出,“开发商不可能舍得让信托投资人分享股权带来的收益,因为他只是临时缺钱借一笔钱罢了。”虽然行业里主要是股权信托为主,但“实质上就是贷款,所以被停掉”。普通投资者往往不愿买一个看不见的权益,而宁愿选择这种“假股权、真贷款”。开发商也坦言,地产信托产品要做到真正意义的同股同权不现实。如若同股同权,开发商更倾向找战略投资者,否则,与信托一旦意见不一致,会导致项目瘫痪。如从资料上看到的绿城融资的那8.6亿元,客户年化收益率高达25%。“25%的收益率只是我们平安信托的保守估计。”这名客户经理说,“这是位于温州的豪宅楼盘,楼板价10796元/平方米,加上建安成本,总成本约17000元/平方米。而绿城对售价的估计是,高层4万元/平方米,别墅是7万元/平方米。总投资回报至少在1倍以上。”据了解,绿城已支付地价30多亿元,置换25%的股权。这种合作,虽然绿城必须让出股权收益,但好处显而易见。“半年下来,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就可以四证齐全。资金运用效率非常高,绿城这30亿元,可以撬动100亿元的项目,可以滚动拿地开发。”这就是那些“有本事”的大开发商在市场上的作用,而小开发商哪有那能耐,第一步都难迈得出,别说以后了。

    再说从“假股权”到“真股权”的出现,正符合大型信托公司的想法,“现在开发商就是在博弈,在等,只有扛不下去,他们才会愿意接受这种真股权的形式。”投资人投资信托可免除个人所得税,但如果投资基金就要交,“如此,融资成本要上升2.5%”。不过,这当在开发商承受范围之内,这是大家,也表明他们在楼市调控中的无所畏惧的根源。而那些中小开发商则更难说能做到这些。在楼市调控紧缩的今天,银行拒贷,房地产信托对中小房企又势利眼,如果没有一定的势力,在资金来源的渠道上怎样挖掘潜力?最后只是给自己挖掘了坟墓,或在趁死前“一把一搂”。 对于一些不规范的又难以承受应有风险能力的中小房企,最终也只有放弃,我想让一些中小房企死去也不是什么坏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