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逝世前的最后日子(组图)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杂谈 |
分类: 南方开讲 |
新中国成立之初,陈赓领衔创办军事工程学院。当时,学院住房十分紧张。陈赓从自己做起,带头把好房子让给专家教授,自己则住小平房,仅三间小屋,每间8平方米。1953年8月上旬,彭德怀参加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回国,专程到哈尔滨看望陈赓。他对陈赓的做法连连称赞,说:“你还是老作风。”
1954年,“哈军工”刚刚初具规模,陈赓的心绞痛即已频繁发作。此后医生一再叮嘱他少活动、多休息,可他却不停地操劳奔波。终于有一天,他病倒了
。
1957年12月19日。陈赓访苏回国不久,突然心肌梗塞发作。一个闲不住的人不得不在北京医院卧床3个月。出院后,全休疗养了一段,陈赓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于是,他天天找医生,要求准许他上班。医生无奈,经报告中央批准,同意他每天用一点时间去上班试试。陈赓答应得很好:“我一定遵守医生的嘱咐!”
可是,他一工作起来,依然还是那个“工作狂”,医生的话早被他抛到了脑后。
一次,有个国防科研项目要在离京20多公里的郊区试车。当时,陈赓任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试验项目与他分管的工作相关。他知道后非要去参加不可。这天一早,陈赓的夫人傅涯同时接到军委办公厅和保健部门两个电话,都要傅涯劝阻陈赓别到试车的地方去。陈赓哪里肯听,坚持去了。试完车回家,一进门他就大声嚷嚷:“傅涯,你汇报吧,就说我活着回来了!” 其实,那天陈赓一脸疲惫,脸色都白了。他心里也清楚,自己的病很严重,胸口常痛。每逢胸口痛的时候,他就一面工作,一面不停地用手摸着胸部。日子长了,衬衣都被他摸破了一大片。
1960年冬,陈赓的病情越来越重,胸部疼痛一天比一天厉害。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愈发抓紧时间,想为党多做些工作。他惦念自己亲手创办的“哈军工”,提笔给院党委常委写信,提出自己对调整后的学院工作的建议。然而,“哈军工”的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陈赓写给他们的最后一封信 。1961年3月16日,他们听到自己老院长辞世,无比悲痛。就在陈赓逝世前一天,他还在构思着他的《作战经验总结》,看材料、写提纲,要把自己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人。但他只写完了《序言 》部分,大面积心肌梗塞第3次发作了。
陈赓病故后,傅涯遵照陈赓的遗愿,当即找管理局的同志,要求把电话撤掉。她说“这个电话是组织给老陈配的,我们不能用”“地毯也要撤掉,过去家里铺地毯,是因为老陈两条腿都负过重伤,走路怕滑。现在他走了,应该撤掉”。
傅涯还坚持要从组织上给陈赓分配的住房里搬走,对孩子说你们的父亲走了,我们不应该再住在那里。按标准陈赓应该分配大将级别的住房,可他来北京后坚持要了一套连中将级别标准也不够的住房。在这里,陈赓一直住到去世。
https://p29-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e2a7876501ec45a9ae389055538443bd
故事讲述人王南方,安徽岳西县人,1983年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原副主编,《解放军生活》杂志原主编,新浪网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报》专栏作家。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360度》、《情感私语——走进名人的亲情世界》、《苦恋树》、《八荣八耻——辛勤劳动篇》、《中小学课本里的“星火燎原”》,报告文学集《神龙汽车团》(与人合著),绘本《捉迷藏》等。报告文学《星火燎原》曾获解放军文艺奖。
推荐阅读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