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战役中牺牲的最小烈士张德新(组图)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南方开讲 |
1948年10月19日,张德新正在山岗上放哨,只见村农会郭主任伏在马上飞奔而来,一下马就急忙告诉张德新:“敌人快窜过来了,快通知农会干部和民兵立即转移!另外,这有一封区里的紧急信件,马上送到农会。”张德新接过密件,扯开鞋帮,塞了进去,转身向北走去。当天傍晚,张德新回到村子里,在前哨所瞭望。忽然发现了一股敌人,他赶忙发出警报,农会干部和民兵们及时地转移了。而张德新同村里的一些群众却被敌人堵在地主的大院里。匪营长得意洋洋地站在人群前,威逼群众交出村干部。匪连长挥舞着手枪连声吼叫着:“限你们5分钟,不交出来,就统统枪毙!”没有人理睬敌人的问话。匪营长怒气冲冲地走到人群前,打了两个儿童团员的耳光,向一个独臂老人猛抽了两鞭子,然后命令架起机枪,把群众包围起来,又把被打的孩子和老人从人群里揪了出来。
张德新不顾一切地冲出人群,高声大喊:“慢着!不许杀人!”匪营长吃惊地问:“你,你是什么人?”张德新声高气壮地说:“我是村干部,儿童团长,有啥事就冲我说吧!”匪营长下令把张德新关了起来。
审讯开始了。匪营长两眼盯了张德新几分钟:“村干部和民兵都到哪去了?”张德新说:“不知道。”“都谁是村干部?”张德新说:“不知道。”匪营长跳了起来,用手枪顶住张德新的胸口说:“不说实话,立刻枪毙你!”张德新轻蔑地冷笑两声,没有理睬。匪营长气急败坏地下令:“给我狠狠打这个小穷人头子!”几个匪兵冲上来就把张德新摁倒,抡起马鞭、皮带在他身上胡乱抽打起来。张德新咬着牙坚持着,连哼都不哼一声。敌人发狠了,“给他上重刑”。
张德新被折腾得一次又一次昏迷过去。每当他醒来时,面对敌人的刑讯,仍然是三个字:“不知道。”匪营长恶狠狠地叫道:“给他过电!”残忍的匪徒,把一股电线插进张德新的嘴里,拼命摇动电话机的摇把,电流通过了张德新的全身,他又一次昏了过去。
一次又一次刑讯,敌人一无所获,只好把张德新拖进冰冷阴森的屋子里。半夜过后,敌人又把他押到匪营部。匪营长奸狞地笑了笑,对张德新说:“你难道就不怕死?”“怕死就不当儿童团长,怕死就不革命!”张德新响铮铮的回答着。
一天一夜的时间,张德新连续被审问5次,敌人一无所获。第二天上午,匪营长又走进了牢房,皮笑肉不笑地对张德新说:“想好了吧,我这个人的耐心是有限的,我对你可算是情致意尽了。人呐,一生也不容易,我确实看你太年轻了。要不然这样吧,你不愿跟我干也可以,只要你说今后不给共产党干了就行,你看怎么样,这个条件可够宽松了吧。”
张德新斩钉截铁地说:“别做梦了。”1948年10月21日凌晨,年仅16岁的张德新英勇就义。
张德新,1932年2月11日出生在辽宁锦州黑山县胡家镇前黑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后,他被推选为儿童团长。在辽沈战役中,为了支援前线,他带领儿童团员们站岗、放哨,监视敌人活动。在我军撤退时,张德新为了掩护农会干部转移,不幸落在敌人手里,张德新在敌人威胁、利诱、严刑拷打面前,立场坚定,宁死不屈。1948年10月21日凌晨,张德新英勇就义。张德新是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最小烈士,他在黑山阻击战中壮烈牺牲,是一位年仅16岁的小英雄。
为了缅怀烈士,黑山人民在胡家镇的西山脚下,建了一座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烈士群墓正前方耸立着张德新烈士的塑像。张德新的英雄事迹很快传遍了全国。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就有一本以小英雄张德新事迹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叫《战地红缨》,非常畅销。同时各种版本的连环画(小人书),如《儿童团长》、《儿童团长张德新》、《战地红缨》等也相继出版。广播电台还播讲了长篇评书和长篇广播小说《战地红缨》。
故事讲述人王南方,安徽岳西县人,1983年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原副主编,《解放军生活》杂志原主编,新浪网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报》专栏作家。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360度》、《情感私语——走进名人的亲情世界》、《苦恋树》、《八荣八耻——辛勤劳动篇》、《中小学课本里的“星火燎原”》,报告文学集《神龙汽车团》(与人合著),绘本《捉迷藏》等。报告文学《星火燎原》曾获解放军文艺奖。
tui荐阅读下面的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