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集中解决四个根本问题

(2021-07-25 22:37:04)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集中解决四个根本问题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集中解决四个根本问题》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183)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从根本上解决以下四个问题:第一是解决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问题。第二是解决创造能力从哪里来的问题。第三是解决学生没有知识拿什么去思考的问题。第四是解决思考问题太浪费时间的问题。这四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教改的思想自觉乃至成败以及课堂教学法选择的优劣。
第一个问题涉及到学校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这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密切相连。在中国发展进入创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培养创新型人才比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更紧迫。新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首位,足以说明创新思维、创新人才培养的急迫性。人才分为知识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而真正的人才属于后者。知识型人才已难以满足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求。与之相适应,必须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法为知识运用为中心的培养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教学法,因为高质量跨越发展需要培养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就是以培养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潮流,与国家命题考试方向与内容注重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选拔相匹配。而满堂灌教学法则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不是从知识里获得,知识本身没有力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才有力量。知识不能直接给人以创造能力,而只有拥有了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知识才会让人的创造能力爆发式发展。马克思说:思考一切。人的创造能力是从思考与反思中获得的,人一旦开始思考了,人就可以产生智慧,智慧产生创造能力,只要有思考碰撞,必定有智慧生长。因此,人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源于智慧,有智慧的人有创造能力,无智慧的人没有创造能力。思考不是去“想一想”,而是去做一做,是要去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的思考不是真正的思考,死记硬背知识不能产生智慧,只有运用知识的思考才能产生智慧。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第三第四个环节是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两个环节旨在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强化这两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才能找到创造能力的从哪里来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涉及到认知教育的本质问题。教育到底是教给学生知识还是教会学生学会以及会学会用,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转识成智,是教育教学根本特征。教育不是仅给孩子知识,给了孩子知识,孩子就知道答案了,有了答案之后孩子们就不去思考了,也没有思考的动力。因此,对于孩子而言要最大可能不告诉他们知识的答案,要培养他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去找到答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就是知识运用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答案在问题之中,方法在目标之中。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以传授知识为载体,凸显转识成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体验并实现学思践悟,实现教会学生学会、会学、会用、会解决问题。
第四个问题涉及到思考的重要性。好纲用在刀刃上,只有必须在思考上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产生智慧。获得知识是容易的、快速的,是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但却得不到智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答案都给了孩子,他们就会失去对知识中蕴藏的智慧的无限追求,他已经明白了这个答案,他就失去了让这个知识变成智慧的机会。智慧是一棵苹果树,只要思考,苹果树都可以成长,苹果树一旦长大,人人都可以变成智慧的人。五点四环节教学法通过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讲练赛考的策略,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授人以渔,凸显好奇心、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将知识之花开在智慧之树上,让思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习惯,让思维成为学生展现知识魅力的纽带。

昭通教法,自信乌蒙,以中国教法自信,办中国自信教育。中国特色教育教学哲学《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专著以及专题讲座联系电话:13908705745(微信同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