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圆战术”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

(2021-02-10 21:07:58)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画圆战术”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我们经常说天人合一,中国人的一切都是合一的,这来源于我们几千年文化思维的积淀。“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成为两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一种哲学思想。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含天与地;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表达友爱。我把他理解为“天人合一”就是做任何事,人与自然规律融合,简单地说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其宗旨就是天地人物都要互相依存、和睦共处,热爱生命和自然,领会所有生命体语言,要无时无刻感受到生命的灵动,时时处处与自然规律相融相合,能够真切地取得其他生命的信任并与之和谐共存,完美契合。
《韩非子·喻老篇》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赵襄王爱好驾驭马车,但他驭术不高,便向精于驾车的王子期学习此道。学了一段时间,赵襄王认为自己把驾车技术全学到手了,便不想再学,要求马上与王子期比赛。他觉得凭自己的本领,再加上百里挑一的好马,一定能赢老师。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赵襄王开场就输了,他接连换了三次马,结果都输得很惨。
他百思不得其解,边责怪王子期没有把驾车技术全部教给他。王子期深知其中奥妙,回答道:“对于驾车技术,我真的是毫无保留地全部教给你了,只是你还没学到驾车的心法。”王子期继续说:“驾驭马车时,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合’字。马与车合,人与马合,如此人、马、车的行动融为一体,才能将整体的潜力激发到极致。”“而你在驾车时,只想着要尽快超过别人,唯恐落后,心思全放在这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去了,反而不能使自己的心理、行动与马、车的步调一致,这样三者的力相互冲突,抵消,失败就是难免的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身心与外物合二为一,乃至完全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进入最完美、最协调的状态,将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到一处,形成一种神奇的“合力”。其实,不仅驾驭马车如此,做任何事情,欲达到完美至善的境地,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中国人的精神讲究天人合一,用心关注与感受着周遭的一切,开展出心灵的自由,继而发展为艺术和审美的  世界,这是天人合一的意义所在,目的是要人们与宇宙的距离化解,化解之后心灵就获得自由。这是一种关注情感和人性友爱的生活,彰显意引领形、意形结合、灵魂与智慧结合。1915年,辜鸿铭先生曾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指出:“中国人过着一种情感或者人性友爱的生活,一种灵魂的生活“、“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我们现在了解了,就是一个有孩童般的精神世界的成熟理智的人。简而言之,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孩童般的精神和成熟头脑的人。”、“正是他们拥有的我所谓的具有同情心的或真正的人类智慧。这种真正的人类智慧,我认为,是同情心与智慧两者相结合的产物,它使人的心和脑协调起来共同工作。简单地说,它是灵魂与智慧的完美结合。如果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精神,其不朽的秘密就是灵魂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象头脑或智力那样僵硬、刻板。实际上,中国人的毛笔或许可以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准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
中国人知道,世界上有看得见的部分,就有看不见的部分,而往往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看得见的部分,很遗憾,这是西方人所不重视的地方,他们太重视眼见为实。在看得见的部分,天跟人永远没有办法合一,要达到这个层面的天人合一,那真是做梦,但是在看不见的部分,天人是合一的。可见,看不见的部分比看得见的部分更重要,功能更大。天人合一是在我们的心中合一。我理解,辜鸿铭先生所说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情感或者人性友爱的生活,力求灵魂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是指中国人是用“心”去生活,这源自几千来天人合一和谐思想的熏陶所致。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首先是“和谐”的世界观,强调天人合一,强调整个世界的和谐与统一,也就是强调事物发展的取象观、整体观、循环观、系统观、辩证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也是中国传统的系统论,它包含在传统文化的诸要素里,也体现在文化整体结构中,使中国文化与精神具有一种内在的融合机制(圆)和独立个性(方)的和谐。“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正是源自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内在融合机制(圆)和独立个性(方)的和谐共生,辩证统一。
“画圆战术”源自“天人合一”和谐观、整体观,诠释了一支球队球员之间的情感体验或人性友爱的生活,强调心灵与大脑的“合”,人与人的“合”,人与球的“合”、人与技术的“合”、人与战术的“合”、人与战略的“合”、人与内心的“合”、身心与外物的“合”,尤其创造性地提炼出中国篮球特色的“战术口诀”之意,战术口诀即无为、无我,就像中国人的毛笔是中国人的精神一样,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以反示道,以柔显道,阴阳相生,圆方融合。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准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打画圆战术,彷如在写毛笔字,以柔载道,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战术口诀成为打好“ 画圆战术”的心法与活的灵魂,引领技术与身体运用的秘诀,表达了心中有道、心中有意、心中有诀,这是一种情感的感受与灵魂的体验,也是一种人性友爱的生活以及灵魂与智慧的完美结合。道不自器,与之圆方。打好“画圆战术”重要的就是一个“合”字,“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靠球员内心的战术口诀表达其人与人、人与球、人与技术、人与战术、 人与战略的“合”。“合”是中国人精神的集中体现,就是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表达友爱、推己及人,反求诸己,仁爱之仁,对他人感受的体谅,相互帮助,你传球给我,我给你掩护,你给我策应,我给你突分,不仅关注得分与成绩的有形,更关注的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或友爱的表达,这是一种心灵的礼仪与自由,打的是一种意在形先,以意达形。以无形引领有形,以意达形,以意促形,道器不分,用精神去思考,用心去配合,力求灵魂(神、道、意)与智慧完美结合,打画圆战术,用心,这是中国文化哲学润泽所致。
欧美固定战术也讲配合,也讲精神,但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中国人用“心与智慧”去思考生活,欧美人用“脑与智力”去把握生活,表现在篮球场上的技战术用的是脑与智力,是建立在智力和形式逻辑上的非情感体验的打法。所有移动路线、配合方式、人员落位、发动方式、组织过程,全部都事先固定好,成为无数套不同的固定战术,表现出一种智力和形式逻辑的严密,环环相扣,机器思维,直线思维,形式逻辑,严谨规范不变通,打的是有形的战术配合,一切依靠战术执行力解决战术的组织问题,靠战术制度打球,依据战术规定进行配合,打固定战术,用脑,这是欧美文化哲学熏陶所致。
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中国人打篮球需要遵循中国人的精神,欧美人也是遵循了他们自己的文化。“画圆战术”是一种中国篮球文化、团队文化,这种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逐渐形成的自觉、有规则有约束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这种团队文化首要的是提高团队每个球员的心性,形成一种聚合力。“画圆战术”找到了遵循中国人的精神来打篮球的方法,欧美人依照欧美人的文化创造了固定战术。我们要做的不是照搬照抄欧美文化的固定战术,而是扬弃地学习其先进的篮球思想与理念为我所用。作为中国篮球哲学的“画圆战术”就是遵循着中国人的精神,吸收了欧美先进的篮球战术理念,创造性地创立了中国特色篮球进攻战术体系,主旨就是用“中国人的精神”打球,打出“中国人的精神”。

中å½ç¯®çâç»åææ¯âææ¯å£è¯ââ大éè³ç®ï¼æä½ç®ä¾¿ï¼å°æ¯èµç½®äºæ <wbr>å½¢ï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