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对传统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的革命

(2021-02-10 09:48:35)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对传统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的革命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对传统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的革命》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162)

今天,在房涛博客看到一篇北京市文汇中学李辉老师写的《结合教改形势,浅谈教学方式的改变》的文章,主要内容是李辉老师介绍听了华师教育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家房涛主任的讲座后的感悟体会。文章指出:房涛主任认为,传统满堂灌低效课堂有四大缺失:即有效性的缺失,主体性的缺失,创造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在这四大缺失中最广泛的是主体性和情感性的缺失。其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满堂灌、教学方式多采用“填鸭式”,以讲代教,以教代学,教学强调传授知识,学习强调死记硬背,考“背”功。
李辉老师写到:房涛主任根据多年深入学校、深入一线的教改工作实践研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中国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将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称之为“不道德”的教育;而教师因被错误地定义为“知识的源头”、“真理的化身”,进而守旧而不“变”堵塞了发展,执着于“经验”把“教人”错当成“教书”,从而未能实现“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意义。
李辉老师反思:此番话语,初闻确实震悚,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着实令我陷入了扪心自问之中,不禁在心中问了自己无数个问题:这将近20年的教学生涯,除了积聚经验,我的教学理念真的与时俱进了吗?我所乐此不疲、津津乐道的所谓“解惑”,真的是学生所需要的吗?我的课堂是按照自己理解意义上的“备学情”,还是只备了作者与文本,而并不清楚学生的求知点和兴趣点在哪里?每篇文章所拟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真的是学生不会、不懂而又通过自身努力解决不了的吗?每篇课文的教学环节是否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我的课堂真的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培养品质、构建人格的神圣之地吗?诸多的问题在脑海中翻涌而出,在不断的自我拷问中,我开始重新思考、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李辉老师认为,听了房涛主任的讲座后,触动很大,今天的课堂需要“反思”,生成“少”,节奏“慢”,状态“差”,“费”时低效等突出问题,从而扭转我们眼里只有“知识”,“讲” 代替了“教”,“教”代替了“学”,“学”服务于“教”,学生每节课要配合老师传授知识,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和能力的落后做法,教师要努力做到“放手、放权、放心”,将课堂的话语、选择、评价三权真正交还给学生。所以,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重新再认识、对自己的身份重新再界定。因为,在新的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显然不单纯是一个知识的“二传手”,他应扮演四者:一是教育专业者、学校生态的构建者、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信念的传播者。
李辉老师强调,课改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也就是这场始于课堂的改革,其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育人模式,回到“三本”(人本、学本、生本)上重塑新学校、新教育。而新学校、新教育需要新文化作为支撑,学校的一切文化都应该是“学生的文化”,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而课堂走到深处是文化。当下中国教育改革要求课程要变、教学组织形式要变、教学方法要变,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让教师“乐教”“会教”“教好”。所以,课堂必须要实现两大转型:一是由教师传授型课堂向学生学习型课堂转变,体现“学生学习为本”的理念。学习一定要发生在学生身上,才有意义,否则就是“单相思”。二是由知识掌握型课堂向学生发展型课堂转变,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强调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培养,知识是死的东西,要将死的知识变为活的能力,教育才是真正的开始。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对传统满堂灌课堂低效教学模式的革命。上个世纪50年代初从前苏联传来的凯洛夫教学法即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诞生之初是用来培养初级劳动者的,对新中国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贡献和作用。但时过境迁,随着中国教育教学迎来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这种教学法已经变得不合时宜。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法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  课外以作业的形式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学生课外死记硬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对于运用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习的高阶环节,该教学法难以涉及,只能涉及教学的传授知识环节,掌握知识都被放在了课外,从而未能实现“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意义。“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则是以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引导  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四个环节、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内容、目标、阶段而成为一种顺应新时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崭新的教学法。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彻底摒弃了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体现了“四本”(人本、学本、生本、习本)思想,以“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练中讲、讲中练、  讲练赛考”的生成性和控制性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操作手段,将“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之“五点”教学战略目标落实在“四环节”教学战术组织之中,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两大转型,一是由教师传授  型课堂向学生学习型课堂转变,体现了“学生学习为本”的理念,通过三分讲、七分练的学习型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能做到掌握知识,还能做到运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看得见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一切都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帮助下进行,在教师面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下发生,而不是传统课堂教师传授知识后课外学生自己去掌握运用知识,这样的教学的模式,如同放任自流,教师什么也看不见,控制不了,别说传道授业解惑了,学生的深度学习难以发生。二是由知识掌握型课堂向学生发展型课堂转变,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传统课堂满足于知识的传授与掌握。“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则是不满足于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而是顺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突出思维训练、能力培养、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重点、易错点、易忘点的三分讲七分练,不断夯实“双基”,通过对难点、拓展点的三分讲七分练,着力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三维目标”,通过课堂练中讲、讲中练、讲练赛考,凸显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的核心素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解决了满堂灌低效课堂教学的四大缺失。一是有效性的缺失。“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所有教学内容和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从传授知识到掌握知识、从运用知识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有环节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帮助下实现,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的有效。二是主体性的缺失。“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帮助下,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以发挥与去强化。三分讲,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讲,七分练,是在教师的谋划组织下学生的主动性参与训练。三是创造性的缺失。“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不满足于知识的死记硬背,这只是掌握知识环节的需要,进入运用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环节,就进入了思维能力训练,创造性的核心与关键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有了这两个环节保障,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就得以培养提高。四是情感性缺失。“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师生面对面、心连心在一起围绕知识的传授、掌握、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沟通、合作、讨论、探究、训练为主线,不仅能沟通交流师生的情感,教师更能在各种问题交织解决中引导帮助学生提升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在新的课改的大背景下,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战术体系中,教师显然不单纯是一个知识的“二传手”,而是从四个方面扮演好自己的  角色定位:教育专业者、学校生态的构建者、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信念的传播者。
2017年,国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课堂革命,吹响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号角。201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具体细化了课堂革命的教学方法,《意见》明确指出,“要变满堂灌填鸭式教育教学为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育教学,不断强化课堂变革”。“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启发式教学,并且融入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一体,顺应了课堂革命的要求,符合并落实了国家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教学法改革方向与具体路径。在教与学、学与习、习与思、思与练、练与悟的关系问题上,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业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设计师、导演、教练,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不断围绕教学“五点”、“四环节”、“三分讲七分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从重传授知识转变到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重能力养成,重品德塑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核心素养上协调发展。

昭通教法,自信乌蒙,以中国教法自信,办中国自信教育。中国特色教育教学哲学《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专著以及专题讲座联系电话:13908705745(微信同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