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一种正确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一种正确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158)
世界著名实业家和哲学家稻盛和夫说过,比努力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会对人生造成巨大的影响。能力和努力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
人生中我们似乎谈论最多的是努力与能力的重要性,比如,说到人生的成功时,总会说天道酬勤,总会讲提高自己的能力,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等等。而对于做一件事的思维方式,似乎考虑不多。或者过分依赖与现成的思维方式,若一件事没有做好,总说是自己努力还不够,能力还不强,继续努力,想法提高能力,很少去想是不是我们做事的思维方式有没有问题、正确与否。稻盛和夫一句话点醒了我们。
中国教育教学也如此,一所学校教学质量上不去,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可我们说到最多的是教师和学生,要么是教师不努力能力有差距,要么是学生不努力能力上不去,要么学校怪教师,要么是教师怪学生,要么是学生家长怪学校等等。我们很少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有没有问题与正确与否,按照稻盛和夫的观点,比努力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反思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了。努力和能力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正确与否,否则,努力与能力也会事倍功半。
就课堂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来看,什么是正确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呢?正确的思维方式就是要按照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去把握教学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把控好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四个战术环节,要实现上述战略战术,就必须采取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练中讲、讲中练、讲练赛考的控制性、生成性策略,绝大多数练习在课堂上完成,课外有极少作业,这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融训练式、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活动式教学,它的核心与关键在于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贯穿始终,不存在表面繁荣而实质无物的问题。
我们来看看,传统课堂灌教学的思维方式,教学战略目标是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战术组织是传授知识环节。教学策略是填鸭式、满堂灌,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负责听记,缺失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环节,绝大多数作业与练习在有限时间的课外,课外有极多作业,由学生自行完成,家长帮助解决问题。
从“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和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两种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来看,把课堂教学置于新时代高增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以及创新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背景下审视,从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改革要求将满堂灌变为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活动式教学的规定中,不难得出“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思维方式的正确性以及传统满堂灌教学法的不适时宜性。
以“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正确的思维方式,乘以教师与学生的努力与能力,势必事半功倍,不仅减负,还能增效,更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围绕教学五点,依次进入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课堂上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练中讲、讲中练、讲练赛考,循环往复,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真正融合在一起,不仅传授知识在一起,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紧紧连在一起,师生共同面对课堂教学的战略目标、战术环节和策略操作,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患难与共。课堂教学中师生联手解决一切问题,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师需要引导组织帮助解决的问题,有什么问题,师生商讨如何解决,什么问题最多,师生一道想方设法解决最多的问题,实现教学相长,面对面、
心连心,以知识为载体,关注能力与思维的培养提升,把教师的努力与能力,不仅在在传授知识上发挥出来,而且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环节上充分展现出来。
以传统满堂灌这样的已经不合时宜的教学法思维方式,即使教师和学生再努力再有能力,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为这三样教学的重要内容,没有纳入课堂教学,只是作为课外由学生自行去完成,从时间上看,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上完成涉及这三个环节的作业与练习,从能力上看,优生勉强为之,辛苦自不必说,好生基本完成,付出的时间可想而知,差生基本完不成,所以都是放弃。而有能力的教师却只有在传授知识上努力与勤奋,对于课外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三个环节根本无法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课外,师生天各一方,教师再努力有能力也爱莫能助。
昭通教法,自信乌蒙,以中国教法自信,办中国自信教育。中国特色教育教学哲学《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专著以及专题讲座联系电话:1390870574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