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晓波画圆战术
李晓波画圆战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07,800
  • 关注人气:3,6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看动态图和小视频不能完全理解“画圆战术”?

(2020-12-17 09:22:15)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为什么看动态图和小视频不能完全理解“画圆战术”?

很多人看过“画圆战术”动态图或者一些小视频之后,有人觉得太简单了,不就是一个双掩护或连续掩护吗?值得如此连篇累赘,因此,认为“画圆战术”不过如此,结果一打,就变成了欧美式的固定战术,不仅机械,也难有变化;也有人觉得有点复杂,一般人难以看穿,似乎不像一些人说的那样简单,也不是我们眼睛看到的那么简约,这么简单与简约的配合咋会称为战术体系呢?其中玄机不好理解,而一旦参透其玄机,定能获得至上境界。
动态图只是基本移动路线,不含变化路线,以及40种以上发动方式。而小视频只是“画圆战术”的一个片段,不具有战术变化多端的系统性与连贯性。认为“画圆战术”简单与复杂的困惑是有原因的,其主要原因是不了解“画圆战术”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意、形、势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是点、线、面、体组成的辩证统一体。次要原因是我们看惯了欧美固定战术总是用战术图解来演示,这两个原因使然,自然参不透具有中国文化与思维方式背景的“画圆战术”。“生活,有时候差的就是推开一扇门的勇气”(赵连杰语)。“画圆战术”是以”战术口诀之“意”来承载“道、形、势”的中国篮球进攻体系,完全有别于欧美固定战术。真正要能参透“画圆战术”必须做到: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胸中有势。
“画圆战术”的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上善如水、中庸之道,智圆行方、以柔克刚,致虚守静、心平气和,球不上圈,画圆不止,是“画圆战术”之道。其思维方式为取象思维、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循环思维和辩证思维。其做人做事原则是“圆内有仁为上善,方中无我是真人”、“圆中归真,方中做人“。欧美固定战术不以道作为战术的始源,直接进入战术图解,以形见意。“画圆战术”讲究心中有道,以道化意,以意转形,以形达势,千回百转,行云流水,延绵不绝。“没有房子的骨架,即使再坚硬也只能是一堆废铁”(赵连杰语)。“画圆战术”的道,就如同房子的骨架,因道而刚,因道而活。正所谓:缺失战略(道)的战术是盲目的,缺失战术的技术(器)是低效的。
“画圆战术”的“意”。其方法论哲学是“意在事先”、“意在形先”、“无形引领有形“、“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无招胜有招”。具体内化为基本移动路线战术口诀与变化路线战术口诀。也就是说,只要记牢战术口诀之意,就能跑出“画圆战术”之形。欧美固定战术不讲“意”,只关注“形”,是以形见形,用战术板画出一个个、一套套有形的战术配合图,球员按图索骥进行战术配合。“画圆战术”则是以战术口诀之意画出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之形,手不粘球,马不停蹄,战术口诀在心中,看不见、摸不着,但以意领形,自然出现千变万化的战术配合。战术口诀是“画圆战术”活的灵魂,正所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呼天理,因之固然,才能游刃有余。
“画圆战术”的“形”。“形存万物,意在心中”,“意动形动”,“形”在中国文化里又叫“器”。“形”中有“阵”,“阵”中有“形”。“形”即是通过“意”画出的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之“形”,不是孤立、固定、机械的“形”,在“形”中可见随机落位、多元发动、双掩护或连续掩护创造内、外、边战略攻击点横纵交叉之“阵”。欧美固定战术只讲“形”,不讲“意”,有图即战术,不通过“意”(战术口诀)传递“形”。“画圆战术”则是“先意后形、意形结合,意形相随,形在意中,意中见形”,正所谓:形器不存,方寸海纳,纵横捭阖、百变灵动。
“画圆战术”的势。因道而行,因意而形,道意生“气”,所谓气韵流畅,由“气”入势。这里面体现了磅礴不拘的起承转合之“势”,使得“画圆战术”时而委婉而行,时而闪转腾挪,时而行云流水,时而动静相宜,体现出延绵不绝之“势”。欧美固定战术也讲“势”,因其直线思维使然固缺少纵横捭阖之“势”,其“势”具有不可逆性。而“画圆战术”因辩证思维成就了“无头无尾、无穷无尽、排山倒海,南来北往,上下联动、左右逢源”之“势”。正所谓: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文化之美,入世而独立。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时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与清醒,不盲从,不封闭,兼修并蓄,发挥文化自信和创造的能力。文化之美,在骨不在皮,在接纳外来文化时应坚守底线,不随意拿来,而在革新本土文化时应坚持文化中的精华,始终保持文化的独立性。“画圆战术”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了世界篮球发展中先进的理念,是中国篮球进攻哲学与中国特色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要理解好“画圆战术”,要运用好“画圆战术”,需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观点、思维方式,方能做到“知行合一”。

为什么看动态图和小视频不能完全理解“画圆战术”?  为什么看动态图和小视频不能完全理解“画圆战术”?

       您好师父,弟子拜读”为什么看动态图和小视频不能完全理解“画圆战术”这篇博文,若有所感。此前因没有读明白,我也走入过那两个误区,要么觉得太过简单,要么觉得太过复杂。“画圆战术”以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传统文化思想观点、思维方式已经深入到了篮球战术之中,虽然看不见,这种看不见的“道”、“意”,已经形成了一种气韵融入战术体系之中,深入球员骨髓,形成一种气质。
就如当今社会市场上多种“形体训练课程”,总是生搬硬套地咬筷子、背上夹木棍、小腿夹纸片练姿势。可古人有句化最精炼,也最劲道:“白刃交于前,泰山崩于后,而岿然不动”。真正理解了这一一种文化内涵、文化修养,气质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弟子读“画圆战术”,很像“四渡赤水”战役的艺术手法。四渡赤水是毛主席战争生涯的得意之笔,可当年林彪却肤浅地认为“尽走弓背路”。而今许多人读“画圆战术”,认为连篇累赘,或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与之有相似之处。然而,真理往往掌握再少数人手里,“画圆战术”的目的,不是仅此画圆而已,而是避实击虚、声东击西,撕开防守路线,分散对方兵力,找到合适的进攻点,集中兵力将对方各个击破。
“画圆战术”蕴含的道、意、形、势,已经成了一定的文化脉络,这种文化是篮球技战术、体能、身高等的源头活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没有“道”做支撑和引领的“器”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是弟子读后的一点理解,不知理解是否到位,情师父多指点,谢谢您!
                                               弟子 曾俊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