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篮球与CBA之比较观——其中很多观点我早有文章论述

标签:
体育 |
分类: “画圆战术”实践 |
@李晓波画圆战术:
西行漫记6:更激烈的对抗 更稳定的防守——欧洲篮球与CBA之比较观
在立陶宛期间除了训练和比赛,立陶宛篮协还特地为我们安排了观看高水平比赛的机会,如欧洲篮球冠军联赛、立陶宛国内联赛和杯赛等。训练之后观看比赛,可以让球员更多地去思考,从另一种角度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训练中去解决问题。
22日,我们在考纳斯体育馆观看了立陶宛杯赛的决赛,对阵双方是考纳斯扎格力斯队和维尔纽斯瑞塔斯队。目前两队在国内联赛中排名前两位,这场决赛可以说代表着立陶宛篮球的最高水平。
比赛过程一波三折。扎格力斯开局不利,但他们拥有多名立陶宛国家队队员,还有两名高水平的美国外援,内线身材高大,外线能突能投,最终依靠强悍的防守和高质量的反击赢得了决赛。
目前国内CBA联赛也正如火如荼,对比一下两个联赛,我有如下几点感触:
一、对抗更激烈
欧洲球员身体强壮,更有力量,因此在比赛中对空间的争夺也更激烈。相对CBA联赛对于球的防守,欧洲篮球更注重空手的争夺,所以针对进攻人的移动和空切并不是跟着对方跑、等对手接到球以后再去防守,而是提前用身体占据有利位置,压榨对手的空间。(@李晓波画圆战术
欧洲教练常用的一个比喻就是“三秒区就是你的家,里面住着你的家人,不能够随便让对手进区”(@李晓波画圆战术:这一观点,我多年前就一直在说:限制区即三秒区就像我们的家,不允许一般人随意进出,要注意把守好东门、南门、西门和北门,一句话,不得让对手进入限制区的家,见《卡位防空切是联防成功的关键》《联防防守要诀》)。所以在欧洲篮球中,篮下的对抗特别激烈,许多犯规都是出现在对位置的争夺上,为了争抢有利位置出现人仰马翻的场面十分普通。身临其境,你仿佛都能听到肌肉碰撞的声音。
二、更注重防守
缺乏美国球员那样惊人的素质,欧洲篮球不得不依靠整体,防守也因此和呼吸一样,成为他们的本能。无论拥有多大牌的球星、比赛局面如何,球队始终都是在稳固防守的基础上寻找机会,而不是把球队的命运寄托到某个人的手感上。越是困难的时候,更习惯通过防守来解决问题,把比赛中的困难期过渡掉,然后伺机寻找机会。(@李晓波画圆战术:整体防守一直是我执教的理念,除了提升个人防守能力之外,两人、三人、四人、五人之间的协防,局部的补防以及各种包夹重点人轮转补防。体现了防守从个人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集体防守)见《篮球比赛中包夹重点人的轮转补防》
CBA联赛中,鼎盛时期的八一和宏远都是防守非常好的球队。进攻的状态和手感会失常,但防守的起伏并不会很大。一支强队要想赢得冠军,就必须先找到稳定的防守。
三、球员位置模糊
欧洲篮球对于球员的全面性要求越来越高,球员在树立自己技术特点的同时还需要丰富自己的打法——内线球员经常要拉到三分线外策应穿线、投三分球,快攻中直线快下、争取第一得分机会,防守中在防挡拆的时候要采取换人的方式去防外线,延误对手进攻时间;后卫则要到低位去单打、吸引防守,在对方最致命的区域来发起进攻等等。(@李晓波画圆战术:“画圆战术”作为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其要旨就是打破了锋卫界限,从1号位到5号位球员,都可以相互交换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球员位置模糊,这是现代篮球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见《“画圆战术”(下》)《“画圆战术”位置模糊化以及诸多特点与现代篮球发展趋势完全一致》
四、淡化外援作用
决赛中,扎格力斯的两名外援上场时间都不多,往往是在球队打不开局面或是本土球员犯规过多的时候才会登场。和CBA联赛不同的是,欧洲篮球很少出现外援一场比赛动辄拿下三、四十分的情况。教练使用外援的理念一定是要让他们融入球队,不会因为求胜而盲目依赖外援。外援的到来,让球队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但关键时刻,比赛一定是依靠团队,让本土球员来承担更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