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之光,照亮前进的方向
——市人社局青年论坛第十一期综述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思维是由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两种方式构成的。由于个人生长环境、文化氛围的差异,有的人感性思维强些,有的人理性思维多些。但是无论差异多大,每个人都有感性的一面和理性的一面。而本期青年论坛,更多地闪烁着理性之光。
一是嘉宾之理性。和以往不同,出席本期青年论坛的特邀嘉宾是来自昭通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副教授罗家刚。作为化学学科专业领域的带头人,无论是专业领域还是成长经历,都带有浓厚的理性色彩。毕业之初,罗老师是昭通市一中的一名化学老师,后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到云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就读,毕业后回到原昭通师专化学系任教。在一次中层干部公开选拔中,被聘任为昭通师专科研处副处长。从职业化学教师到管理岗位的转变,不仅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同时还要摸索与人相处之道,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从教师到管理者,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年轻人,关键要有理想,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确立了目标,就要不断地储备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素养,不断调整自我,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在与人相处时:希望自己遇到什么样的领导,希望自己的同事是什么样的人。当我们对别人的行为提出要求时,必须先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无论是人生定位,还是与人相处时“自觉”的世界观,无不闪烁着理性之光。
二是选手之理性。参加本期青年论坛的9名选手,有的从事人事管理工作、有的从事财务工作、有的从事统计工作、有的从事基金的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工作,无不都和理性挂上了钩。各类财务人员在本期论坛上扎堆,向大家讲述了工作中的他们与数字打交道时的酸甜苦辣,展示了他们理性工作思维下柔软的内心世界。
三是文章之理性。党组专职副书记李晓波总结本期论坛活动时指出:自青年论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开展以来,从总体程度上看,本期选手的稿子质量是最高的。它们大都立足岗位、结合工作,有感受,有思考。尤其是考试中心职员刘志琴《浅谈工作中的原则性》一文,从身边小事着手,继而联想到工作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坚持原则性、注重灵活性的结论。但在“如何确立科学合理的原则”这一带有整体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上,所作的思考稍嫌不足。
李副书记指出:当下,我国已经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局部工作,要立足整体大局。年轻干部不仅需要感性思维,还需要理性思考来分析社会问题,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主动探究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强化领导能力的培养;要用“自觉”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言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树立“只做第一、不做第二”的世界观,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以200%的努力来干工作,哪怕只收获1%都要坚持。长此以往、不断积累,最终总会实现几何级数增长,达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从而成为某项领域的领先者。

本文来源:党办作者:付业群 关键字:阅读次数: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