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篮球中阅读和调动防守的具体实践
(2012-07-23 17:53:04)
标签:
转载 |
分类: 篮球论文 |
“让对手左右为难、前后两难”的突破原则是李晓波老师通过几十年来刻苦钻研篮球突破理论、实践突破技术、理论指导技术运用悟出的智慧和结晶。李晓波老师传授的突破技术(近20项)都是遵照此原则进行的。我通过认真学习实践这些突破技术,突破能力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遇见能力强的防守队员,心里还是没底,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遇到那些喜欢抢步子,进行逼抢的防守队员,心里发虚,害怕球被断,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不晓得如何突破了。归根结底,是自己阅读防守的能力差,没有掌握阅读防守的方法和原则。7月22日,李晓波老师给我们传授了如何调动和把握防守人重心的变化以及失去重心后实施突破的原则和方法。我如获至宝,同时也解开了我埋藏在心中的疑问。
自接触篮球以来,逐渐形成一种认识,以为突破只有依靠速度,没有速度是过不了防守者的,身边的朋友也都这么认为,突破不了就是速度太慢,这对速度不快的我简直伤心透了,难道我要和犀利的突破说再见了吗?幸运的是,通过观看李晓波老师的一场篮球比赛,改变了我对篮球突破的理解和认识,也产生了一个疑问。市直机关的篮球比赛中,47岁的李晓波老师在比赛中英姿飒爽,突破犀利,一个简单的体前变向就能轻松突破防守者。比赛中,我看到很多球员做出各式各样“眼花缭乱”的虚晃动作,奈何就是过不了防守者,而李晓波老师几个简单的动作就能轻松突破防守者,速度也不快,百思不得其解,47岁的他是如何做到呢?
出色的突破高手,不仅要掌握熟练的突破技术,更需要有超强的阅读和调动防守的能力。然而,关于阅读和调动防守的介绍多为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技术细节。李晓波老师传授关于如何调动和把握防守人重心的变化以及失去重心后实施的突破技术是他多年来对篮球突破技术钻研的智慧结晶,至今尚未在任何书籍,视频上有过如此详细的介绍。这套突破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哲学。
科学的地方在于充分尊重物理学原理。防守者重心从不平衡状态到重新构建平衡状态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只要抓住重心变化这一客观规律,通过虚晃(虚晃幅度要大)调动防守者的改变重心,迫使防守者移动脚步,同时用眼睛余光观察防守队员的防守脚步及重心的起伏,一旦发现其重心变化,就是突破的最佳时机。一般而言,防守过程中,防守队员是需要滑步的,不论是什么滑步都是一步接着一步横向或纵向移动,重心也随之起伏移动。只要防守者提脚向一侧滑动,当提起的脚向一侧滑步刚要落地时,即未重新构建新的重心平衡状态,运球向滑步相反的方向加速过人,突破成功。
哲学的地方在于该突破技术有辩证思想的指导,即“让对手左右为难,前后两难”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的篮球攻防辩证法。当一次突破不成攻时(以向防守者右侧突破为例),说明防守一方全力迈出右脚向进攻方实施的往左突破进行阻击,但一旦进攻方观察到对方重心的一次向自己右侧的大幅度的移动,说明防守者重心右移明显,左侧重心全无,一旦看到对方迈出右脚尚未落地时突然实施变向往对方的左侧突破,对方必然左右为难,第二次突破大功告成。当第二次突破成功后,必然给防守人造成很大的压力,防守人必然会在防守中有意识加大对进攻方向他的左侧突破的防范,而防范的方法依然是他的重心,他会全力迈出左脚去阻击进攻方往左侧的突破,当他迈出左脚尚未落地的瞬间,他的重心肯定移到了他的左侧,而他的右侧重心就已经没有了,进攻一旦变向突破,他只能望球兴叹了,第三次突破成功。这是“让对手左右为难,前后两难”的篮球攻防辩证。以第三次突破为例,当第二次突破进行时,对方必然迈出左脚进行强力滑步,在他的左脚滑步尚未落地的瞬间,他的重心偏向他的左侧,进攻者一旦用头部和身体向对方右侧虚晃,他会条件反射般扑向他的右侧,不用运球变向对方便上当。当虚晃对方右侧之后,对方重心右移,进攻方便可以游刃有余地轻松向对方的左侧实施突破,原路进行攻击。这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篮球攻防辩证。
李晓波老师亲自示范这套技术时,防守队员根本分不清哪个动作是真,哪个是假,你认为真,他变假,认为假,他变真,防守者的一切动作都在他的预料之中,简直是防不胜防,防守者只能目送老师突破上篮。
整堂训练课我感受最深的是光有技术不行,还得用脑打球。就像老师说的:“技术是一回事,技术运用是另一回事;战术是一回事,战术运用又是一回事”。技术、战术运用得好不好,关键在大脑的思考。感谢李晓波老师多年来为我们总结出的一套套经典篮球理论和具体实践。俗话说:“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思想的战术是苍白的战术”,李晓波老师传授的技战术不仅有理论深度,还有具体实践。是我们这些热爱篮球的后辈们提高篮球技战术的最佳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