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北京男女篮老队友“对画圆战术”的关心,“画圆战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作为中国的篮球功夫,是对世界篮球战术的一种丰富,新事物的出现需要更多人的推介和宣传。
2012年新春伊始,“画圆战术”在推介过程中又传喜讯。2012年1月18日,北京男女篮老队友博客中长人撰文《对“画圆战术”的一点看法》,对“画圆战术”给予高度肯定。在三天前的1月15日,他们在博客里还转载了“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训练视频。
这是继2009年云南立得女篮主教练孙瑞云指导(原北京首钢女篮主教练)、2011年得到原国家男女篮主教练宫鲁鸣指导、八一男篮主教练阿的江指导等篮球名宿肯定“画圆战术”以来的又一件喜事和大事。不同的是,孙瑞云、宫鲁鸣、阿的江、张云松指导对“画圆战术”的肯定是以口头肯定的方式出现,而这次资深篮球专家长人老前辈的肯定则是首次以文字的形式出现,令人鼓舞和激动!
北京男女篮老队友、老前辈们活跃于中国篮球五十、六十年代,驰骋篮球疆场屡建奇功,为中国篮球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他们在篮球理论和实践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尽管现已年逾高龄,银发飘飘,但关注中国篮球事业发展情结数十年痴心不改。博客里不断有见底高远的文章给中国篮球把脉,指点迷津。大量的中国篮球历史文化传承、传统打法、技战术理论文章和赛事点评让我们这些篮球晚辈受益匪浅,他们对篮球始终如一的执着精神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文章摘录如下:
“李晓波先生经16年潜心研究与实践,发明了“画圆战术”,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李晓波先生,1965年生人,1987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现任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自幼喜爱篮球,在当地参与业余篮球活动已达30多年,现阶段每逢周末都会教一些小孩打球。自1995年起,李晓波先生开始着手研习并创立“画圆战术”,经长达13年理论建立并辅之以实践,逐步形成相关战术体系,今年4月,他还将其篮球理论交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就叫《画圆战术》。
一位普通的公务员能如此热爱篮球,并对“画圆战术”进行潜心研究,这种精神与毅力令人钦佩!如果说一种战术体系是由某篮球俱乐部教练、或者是国家队教练研究出来的,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但“画圆战术”却出自一位非篮球专业人士,这就不能不令人格外赞赏和佩服了!
其实类似的现象在中国篮球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解放前北京著名的“木乃伊”篮球队教练管玉珊先生是北京大学教授,管玉珊先生曾留美,在美买了几本篮球书认真学习和研究,其实管玉珊先生本人并不怎么会打篮球,但他把篮球技战术和规律研究透了,后来不仅带出京城著名的“木乃伊”队,而且培养出王元琪、程世春等优秀球员。所以说,非篮球专业人士只要能真正掌握篮球技战术和发展规律,照样能培养出优秀的球队和球员,照样能在技战术方面有所建树。问题是你是否真正入门了!像李晓波先生这么下功夫研究篮球技战术的精神,可能比我们有些专业队教练下的功夫还大还深吧!
笔者看了看“画圆战术”的有关内容和视频,认为它最可取之处是场上五个人基本都在移动中进攻,而不是一个人进攻、四个人站着看;进攻中球员连续做行进间掩护,在三秒区两侧创造进攻机会,等等,这些特点都符合中国篮球传统打法。由于是在“动”中进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它既可破联防、又可破盯人。现在很多队一破联防就站着打,一站着打进攻就变得呆滞,一站即“死”!而“画圆战术”彻底颠覆了这种打法!因此,坦率地说,“画圆战术”所提倡的“移动中进攻”、“连续掩护”、“拆出拆入”等打法及其理念是非常可取的!”
感谢前辈推介京篮老队友
北京男女篮老队友,中国篮球名宿的集体微博
业余球员对“李晓波画圆战术”要紧紧抓住以下几点:
1.每个球员都在不停地穿插跑动马不停蹄,不当“观众”!
2.在跑动中首先给别人做行进间掩护才能给自己创造进攻机会。
3.如没进攻机会要快速出手手不黏球!只要掌握这三点树立这样的意识就容易理解和熟悉该战术具体路线和打法.
"画圆战术"正如星星之火,不久必成燎原之势。在篮球竞技中,"画圆战术"把篮球爱好者们推向了另一个高度。画圆战术犹如球场上的《易经》。《易经》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懂得《易经》,就懂得了天地万物的道理;懂得画圆战术,就掌握了球场的规律。
@李晓波画圆战术
“画圆战术”是一种阵地进攻整体移动配合战术体系,不跟你一打一,不跟你篮下死磕,就是通过快速转移球、掩护、拆入、空切、挡拆、下顺、突分、策应等基础配合将五个人整体运转起来,化解你的协防,完全找出机会再得分,让你防守顾此失彼、打得你最后有点无奈的感觉...。
@京篮老队友:
对,篮球就得这么打、尤其是中国篮球!中国篮球传统打法就是这么打的!
@李晓波画圆战术:
/感谢前辈对“画圆战术”的高度肯定,中国人打自己的篮球战术!/
@京篮老队友:中国应该有更多这样热爱篮球并且尊重中国篮球打法的人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