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区域联防
(2010-12-15 11:23: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篮球论文 |
进攻区域联防是了解和掌握区域联防的特点和规律,针对其薄弱环节,结合本队具体情况所组织的具有针对性的进攻战术配合。进攻区域联防战术的特点是采用与防守队相应的进攻队形,占据其薄弱地区,或通过球的转移和人的移动,加重局部防守的负担,在局部地区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从而创造良好的进攻机会。
一、进攻区域联防的基本要点
1、采用进攻区域联防最积极的方法就是快攻。因此,进攻队获球后,趁对方尚未退回后场,或未组织好联防阵形之前予以攻击。当快攻遇阻或防守队已经布好联防阵形时,进攻队要合理地掌握进攻节奏,及时地转入阵地进攻,迅速部署好进攻区域联防的队形,争取进攻的连续性和主动性。
2、若防守队员已经组织好区域联防队形时,进攻队要针对防守队形,并根据本队队员的特长,采用有利的进攻队形,占据联防的防守薄弱区域,争取在局部地区,集中优势兵力,造成以多打少的有利局面。
3、进攻区域联防时,进攻队要以球的转移来调动对方的防守,并充分利用声东击西、内外结合的方法,用威胁较大的传球,使对方防守不停地移位、补位,从而产生漏洞,创造出良好的进攻机会。
4、通过进攻队员的不断穿插、跑位,插到防守的薄弱区域,或在局部区域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5、加强和提高中、远距离投篮的命中率,是进攻区域联防的重要手段。进攻队通过快速传球和穿插移动选位,适时而果断地进行中距离投篮,以扩大攻击区,拉大防守区,拉空篮下,为篮下进攻创造机会。
6、根据区域联防防守队员随球移动而面向球,集中对有球一侧进行防守的特点,进攻队员要利用居中策应,溜底线和底线运球突破,造成防守队员人球不能兼顾。此时,弱侧的队员趁机背插到篮下接球投篮。
7、在进攻区域联防时,进攻队员要随时准备抢占有利位置,积极争抢篮板球,争取再次进攻的机会,同时要注意保持攻守的平衡,当投篮未中又没有抢到篮板球时,要迅速退守并有组织地封堵,破坏对方的快攻。
8、通过多传球、快传球、多移动跑位、多纵切多横切、突破分球、中锋抢占罚球线一带策应等打乱防守队形,寻找战机。
9、对方守联防时,进攻队员不能立刻就停下来站住打,目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殊不知,进攻队员一站住打,正中联防防守的下怀。当对方一守联防时,如果进攻队员立刻就站住打,从进攻根本策略上来讲是个败笔。
10、打个不妥当的比喻,当对方守联防时,哪怕进攻队员就是乱跑也比站住打强,因为联防就喜欢你站住打,而你一乱跑,往往会造成对方联防队形的“散架”而出现很多进攻机会。
二、进攻区域联防的队形和队形的变化
进攻区域联防队形的基本要求是进攻队员不要与防守队员形成一对一的站位,应占据防守的薄弱区域,在局部形成进攻的优势。要根据进攻队员的特长,合理部署队员,并保持队形的攻守平衡。
1、进攻区域联防的队形。进攻区域联防的战斗队形是针对区域联防队形而采用的相应进攻队形。目前随着篮球运动的攻守对抗日益激烈,攻守区域联防的战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现代的区域联防已不是单纯的守区,而且在对位盯人方式上也有所变化。根据区域联防固有的规律和特点,尽管其站位队形多种,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属于单数防守队员突前的联防队形,另一种是双数防守队员突前的联防阵形。因此,进攻队可采用进攻区域联防实效性较高的“1-3-1”队形为基础,以垂直于球场或斜向于球场的“1-3-1”进攻队形占据防守的薄弱地区,加重局部地区的负担,这样可有效地组织各种进攻队形。(1)采用垂直于球场的“1-3-1”队形,可以进攻以双数防守队员突前的联防队形。如,“2-1-2”、“2-3”等。(2)进攻队采用斜向于球场的“1-3-1”队形,进攻以单数防守队员突前的区域联防。如,“3-2”、“1-3-1”等队形。
2、进攻区域联防队形的变化。进攻区域联防的队形和队形变化,是根据区域联防的队形及其变化,而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相应进攻队形,目的是使较多的进攻队员占据防守的薄弱区域,但采用“1-3-1”进攻队形为基础,以中锋为轴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轮转,以垂直于球场的“1-3-1”队形,进攻双数防守队员突前的联防。以斜向于球场的“1-3-1”队形,进攻单数防守队员突前的联防变化队形方法较为简单、实用,并易于学习和掌握。
三、进攻区域联防的教学训练
1、理论上先明确进攻区域联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重点选择"1-3-1"落位阵型进行进攻。
3、根据防守的阵型和彼我双方队员的具体特点,确定进攻战术方法和队员位置分工。
4、结合区域联防进行进攻练习,注意逐渐提高防守难度。
5、 结合快攻受阻转为阵地进攻时练习攻防。
6、在比赛中检验提高。
前一篇:区域联防
后一篇:把握好持球突破的最佳时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