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天天气凉爽,几个朋友相邀,去郊外走走,一来消消几个月的暑气,二来相互交流近况。很郁闷的是,我没能成行。
出去的头一天,单位通知第二天上午8:40开会,全体机关员工必须参加,不能请假,内容是,有关公司机关本部机构改革。这种会议是必须要参加的,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只能放弃出游啦。
老伴走之前,我让他带上相机,拍几张风景片片回来,他不愿意,说是麻烦。好不容易哄得他答应了,电话一响,嘀嘀嘟嘟几句,撂下话机就跑了。等我换好衣服,准备出门时,一眼看见鞋柜上的相机了......。没办法,先去开会吧。
等他回家时,已经是下午了,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顺手往洗手间的池子里一扔,进里屋去了。换完衣服出来,告诉我帮忙洗鱼,他们钓鱼了?等我去池子里一看,哇,“好大”的鱼啊。
我们俩忙忙碌碌两个小时,总算是将那些小家伙收拾完。
这么小的鱼,怎么吃啊,老伴建议,先把鱼腌了再说,我觉得也可以。
于是:葱、姜、料酒、盐、糖、辣椒面、花椒粉一起将鱼腌了起来 ;

记得九零年前后,我们大都吃的是这种罗非鱼,近十几年来没有再吃过,也几乎没有看见过。现在生活好了,吃海鱼的时候也多了,我们平时经常吃的鲈鱼、带鱼、剥皮鱼、鳜鱼、鳊鱼、鲫鱼、大草鱼等等,所有超市都能买到。
过去想要吃鱼,可是不容易,过年过节才能用票买到一点。鸡、鸭、肉、蛋都是如此,可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包括日常用品,无论什么都要凭票,没有票,寸步难行,吃没得吃,穿没得穿......。
现在和孩子们说这些,他们不理解,甚至于感到奇怪,这不可能吧???
不管你有多少问号,事实就是如此,没有经历过,的确很难想象当时的生活状况和整个社会的经济环境。
小罗非鱼已经腌好了,老伴说:“搁烤箱里烤着吃吧。”
我说:“随便你,我没有做过烤鱼,你自己整吧,整出啥样都行,只要能整熟。”
这下可好,从来没有用过烤箱的他,自己个儿鼓捣去了。过了十几分钟,没有动静。再等我去厨房,看见他带个老花镜,在那研究烤箱呢。赶紧的主动告知,这里是时间旋钮,这里是温度旋钮,这里是上下火旋钮,你要做什么,说。
“把烤盘统统拿出来,预热烤箱,200度。把鱼都摆在烤盘上。”
我立马按他说的做,心想,还挺专业的。“烤箱预热好了,烤盘放在哪一层啊?”我说。
告诉我放在中层,我让他看着,烤多长时间由他决定,我的任务到此结束了。
也不知道他烤了多长时间,闻到鱼的香味了,他也在那边喊开了:“婆婆吃饭了。”
“好,来了。” 收拾碗筷,摆上清炒卷心菜,西红柿紫菜鸡蛋汤,坐下吃饭。
看着盘子里不起眼的鱼,我用怀疑的眼光瞅着他。他却边吃边不停的说:“好吃,真的很好吃,你尝尝啊。”
来一块,还真是好吃,外皮酥酥的,鱼肉嫩嫩的,比我想象的好多了......
两个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简简单单,一起买,一起做,一起过日子。
平平淡淡,相濡以沫;磕磕碰碰,白头偕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