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消除删微博求助母亲的顾虑
(2013-09-18 14:41:57)新京报报道:14日晚,浙江一母亲在微博上发文称,在国税局工作的儿子不能喝酒,却常常陪领导喝酒,并求助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我该怎么做”。15日晚,蔡奇转发该微博问其子工作单位,称“今后可以不用喝酒了”。这条微博被网友截图转发后引起广泛关注,此后,当事母亲删除微博,并称自己“考虑事情简单”。再往后,蔡奇更新微博,说“陪酒一事引起舆论关注,这反映出对吃喝不正之风的厌恶”。“要看到这不是个例,须从反对‘四风’来对待。” 蔡奇对媒体说,联系过对方,但没回复。
老实说,各行各业包括公务员队伍,现在的压力都不小,养闲人的单位没几个了。都得在完成任务指标的过程中面对各种所谓的规则,比如酒桌文化就是规则之一。我听到的最扯淡的一个说法是“酒品如人品”,合着不敢喝酒,人品就卑劣就低下,敢往死里喝酒就伟大崇高?要这样衡量人品简单了,每人几斤酒,喝最多的就感动中国、就道德模范了,这不笑话么?还有诸如“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最省心。”这样的段子多了去,其实都心知肚明,多数情况下吃饭喝酒只是个表面形式,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过这种形式,两杯酒下肚好些不好说不能说的话,酒桌上可以说了,意思都表达到了,可进可退、可算可不算,个中滋味当事人都能心领神会。
这件事里面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这位母亲的心态转换过程。本以为自己孩子有了份让人羡慕的公务员的工作,可是进去之后才发现无奈。觥筹往来偶尔为之或许没问题,但长期下来,当妈的就从最初的心疼,逐渐演变到了对吃喝应酬的厌恶。无奈之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微博求助,没想到引起了领导和社会这么大关注成了焦点。当然现在哪行工作好像都少不了酒桌应酬,但公务员队伍恰恰是个特殊群众,容易让人联想到公款吃喝、廉政建设,当妈的这才发现问题超过了想象,“考虑事情简单”了,本想解救孩子,现在完全没了底,不知道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会不会像网友说的那样,今后可以不喝酒了,也可以不用来上班了呢?当然现在或许没问题,可如果身在一个酒文化氛围浓厚的单位,一旦鹤立鸡群,不喝酒怎么融入这个圈子呢?过些日子之后谁知道会有什么呢?
当对后果把握不了、不清晰的时候,大多数人出于恐惧都会选择回避,所以当事母亲删掉了微博。其实这跟好些群众反映各种问题时的心态一样,并不是没有过暴露出问题的当事人被排斥挤兑、甚至被打击报复的情况。所以怎么样创造出一个环境,不会因为自己说实话而担心彷徨不知所措,并且能使暴露出来的问题往好的方向发展,让每个人对反映问题之后的结果有正面的预见性,很重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