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收费要合情合理
(2011-09-21 15:21:05)
标签:
杂谈 |
9月19日,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人民日报》撰文称,收费公路政策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筹集公路交通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需要继续坚持下去。李盛霖表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自1984年实施以来,有效缓解了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加快了公路建设步伐。(9月20日《京华时报》)
都盼着开车走路不收费才好,但是钱从哪里来?从1984年,中国第一条收费高速公路开通之后,无论是社会融资还是贷款修路,就成了咱们修建高速公路的一种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的确让我们国家的高速公路迅速增加了起来,现在我们的高速公路里程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观的讲,这是收费带来的有利一面。
但是任何事物都还或多或少有另一面,公路收费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现实生活中,很多公路收费合法不合理,光说收费还贷,但收了多少,收来干什么了,谁也不知道,从没有公开透明过。公路管理政策的一个最大原则,就是确保公路的公益性、公用性,而不是一些部门谋取利益的手段。
确实需要收的费用,没人会有意见,大家质疑的不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个政策本身,而是诸如收费公路过多,收费站点过密,收费额度过高,收费期限过长这些收费的乱象。比如有的公路明明收费期满了,但是说延长时间收就延长收了,还有些取消收费的公路改头换面重新收费等等,这才是大家有意见的地方。所以,早有人说,公路建设费用和每天的收费情况,你应该向大家公示,包括你的还贷期限、收费还贷比例等情况,如果已经还清了,应该剔除还贷方面的收费,只收一个基本的费用,像工作人员、维修管理等方面的费用。
听很多曾长期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待过的朋友说,这些国家很多高速公路都是免费的。目前像咱们国家这样采取收费公路政策的国家和地区有60多个,但咱们的收费路段和车辆通行费比其他国家高很多。据说全球目前收费公路总长约14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占总公里数的70%。而在美国,总里程为9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中,只有8.8%为收费路段。
前两天的报纸还专门有个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方汉奇,在美国驾车游发了一条微博:“从美国中部城市芝加哥出发,开车经伊、威、爱三州绕道回到原地,行程1600公里,一共收费3.1美元,合人民币20块4毛。此前,从芝加哥自驾游到纽约,然后回来,往返五个州,行程3520公里,共收费32美元,合人民币204块8毛。”您看,一比较就清楚。
公路的增加的确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但收费公路太多,就加重了大家的出行负担,加大了物流成本,这也是在制约经济的发展。最近媒体报到了多起各地冲闯收费站的暴力事件,这样的行为当然不对,但它确实也反映出了群众的一种情绪。
现在交通部部长李盛霖说,收费公路政策需要继续坚持下去。我想前提是要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要靠交通部门首先严明法纪,彻底清理收费当中的违规乱像,不能再小打小闹,而且必须在短时间得让大家看到成效。时间明确很重要,年初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就曾说,正在研究逐步建立一个稳定的、低标准的收费系统,包括今年江苏的省,江苏交通部门也做了同样的表示,但从此就再无音讯。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都会给人没谱的感觉。
只要让群众做到心里有了数,看得到公路正合情合理的一步步回归公益属性,自然会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