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的青春往事(二)

(2011-05-05 10:04:29)
标签:

音乐

马丁

青岛

《茶花女》

我们的田野

杂谈

分类: 音乐.心灵

(二)

 

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青岛工作。这是一个风景优美、闲适恬静的城市,但是在文化生活上当时却是一片荒漠状态。好像从水草丰美的绿洲一下了来到了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滩,困在这里,走不出去,心下荒凉苦闷至极。何俊同学去了厦门,我在青岛找不到欣赏音乐的同好,也没有音乐会可以去听。唯一的好处是工作后有了收入,于是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爱华牌立体声录音机,并开始收集盒式录音带。当时的古典音乐的磁带也不好买,只有中山路北面的外文书店有原版的录音带出售,品种不多,每盘十几元,相比于每月不到90元的工资来说,还是贵了些。

我开始寻找能够录音的地方,花两三块钱买空白录音带翻录显然更加合算。我在省外贸的同事姜启云有一个在北京的大学同学,是位大名鼎鼎的作曲家,曾为电影《我们的田野》、电视连续剧《虾球传》等作曲,他的名字叫马丁。我非常喜欢谢飞导演的电影《我们的田野》,姜同事为我向马丁要了一盘《我们的田野》的音乐带,从北京寄到青岛。那苍凉悠远带有摇滚风格的音乐,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

一次马丁随北京的一个轻音乐团来青岛演出,压轴的歌唱家是蒋大为。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杜帝在采访马丁,于是我也就顺便认识了杜帝。这下听音乐方便了,以后我就常托杜帝从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给我翻录一些音乐带。当时录的大多是外面很难买到的音乐,比如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大海》,张权演唱的《茶花女》,迪里拜尔演唱的《蝴蝶夫人》等,还录了整个《茶花女》的间奏曲,在《茶花女》的间奏曲里我听到了类似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情绪。

几年后,经济条件稍有改善,我倾其所有买了一套带有LP唱机的飞利浦组合音响。于是开始收集黑胶唱片,托人从国外带,出差到北京买,青岛的外文书店也有出售。记得当时特别喜欢听的有美国乡村歌手罗杰斯的唱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肖邦的钢琴奏鸣曲等等。

有一次在去北京出差的火车上,我同邻座的聊起来,语言投机十分融洽,他在北京唱片厂工作,听说我喜欢音乐,便热情邀我去他们唱片厂参观。在北京处理完公务以后,我立即奔赴处在南城的北京唱片厂,这位邂逅相逢的朋友指着一堆唱片说,老弟,你随便拿吧,我们这里就这玩意儿不缺。兴奋的我一口气挑了几十张古典音乐唱片,大致有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等等。唱片没有封套,回青岛后我用牛皮纸袋仔细粘合封好,做了封套,又在上面工整地写上曲目名单,俨然心爱的宝贝。

(未完待续)

(刊于《视听前线》2011年第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