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季天凉好“贴膘” 调养身体度冬季

(2011-09-19 16:45:03)
标签:

贝太厨房

养身

百合

海鲜

鸡肉

苦夏

健康

分类: 秀色可餐

苦夏让我们“远离”胃口

夏季由于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消化不良、身体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这 让我们在身体和精神上感觉到夏天的“苦闷”,因此“苦夏”是很多人在夏天的最大健康烦恼。中医也认为,春夏两季为养阳气,人体内脾胃中阳伏跃于体表,而致 体内阳气不足,阴气相对过剩,为阴虚状态,因此导致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苦夏”其实并不是病,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之后症状会自然好转。

夏天之后我们的“饥荒”身体

夏季气温在35度以上时,人体为了散发体内的热一天的汗量可以多达3至10升。从理论上讲,人体在每流出和蒸发1公升汗液的同时,便能从身体带走 580千卡的热量。在流出的汗液中,除约99%为水分外,也有0.3%为钠、钾、钙、镁等矿物质。这些物质对于人体是极为珍贵的。另外,汗液中还含有乳 酸、尿素、氨、氨基酸等含氮物质,特别是高温能加速人体组织蛋白的分解,汗液中含有较多的赖氨酸;大量流汗还会造成人体内过多的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 B1、 B2等流失。这种情形与人体在寒冷天单纯消耗热能有所不同。因此,经过了一夏天人体会变得空虚起来,疾病也有可能乘虚而入。

贴秋膘到底是贴了什么

“膘”从字面意思来看,其实就是“肥肉”,是指皮肤和肌肉之间的那层皮下脂肪。秋天贴秋膘其实就是要在秋天帮助身体长上一层肥肉。贴秋膘是农业社会的标志,那时,人们食物不足,本来就难得长肉,皮下脂肪太少。然而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今天的健康问题已经不是营养不足、劳作过度,而是营养不均衡、营养过剩、脂肪超标、运动不足了。对于现代人而言,如今的“贴秋膘”既要顺应人体春发秋藏的生理节律,更要立足现代营养学与保健医学的理论,根据个人自身体质状况,及时补充自己缺乏的营养成分。简单地说:缺什么、补什么,平衡膳食、加强运动,做到摄入与消耗的热量平衡。

贴点儿“肉类”秋膘

鸡肉:鸡肉历来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品。身体虚弱,吃鸡补养;产后调养,更是非鸡莫属。鸡肉的食用方法很多,蒸煮、炖汤、腌制、风干、冷食凉拌,均 各具风味。鸡汤(特别是老母鸡汤)能够有效地抑制人体内的炎症以及黏液的过量产生,有助于减少鼻腔的堵塞和喉咙的疼痛感,以及咳嗽的次数,因此鸡汤能缓解 感冒的症状以及改善人体的免疫机能,鸡汤的补虚的功效也为众人所知晓。

鸭肉:鸭的营养价 值很高,脂肪含量适中,比鸡肉高,比猪肉低,并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组织中。鸭肉中所含的烟酸是构成人体内两种重要辅酶的成分之一,对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患 者有保护作用。鸭肉中的脂肪酸熔点低,易于消化,与其他肉类相比,鸭肉所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多,因此既能有效抵抗脚气病、神经炎和多种炎症,还能延 缓衰老。 肉禽类食品多属温热性,而鸭肉最大的特点就是性味偏凉,清热去火,所以春末夏初容易上火的季节,多吃鸭肉可清暑滋阴、健脾化湿、补益虚损,为清补佳品。鸭 肉中胆固醇含量相对来说并不算高,所以胖人也可以吃些鸭肉一饱口福。

猪肉:猪瘦肉的营养非常全面,不仅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还提供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营养元素。相对牛羊肉来说,猪瘦肉的营养优 势在于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皮肤和肌肉的健康,增强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预防贫血发生,而且猪瘦肉中的 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补铁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经过烹调加工后的猪瘦肉味道特别鲜美,因为猪瘦肉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 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猪肉如果调煮得当,它也被称为“长寿之药”。猪肉经长时间炖煮后,脂肪会减少30%—50%,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而胆固醇含量会 大大降低。关于猪瘦肉的烹饪方法,相信不管是饭店大厨,还是家庭主妇,都能说出许多种做法,可谓花样繁多。但是爆炒猪瘦肉最营养,因为猪肉中的B族维生素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红烧或者清炖营养素比较容易在汤中流失,而且烧、炖的烹饪时间较长,对营养素是更大的损失。爆炒的时候尽量搭配一些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这样更容易增加肠蠕动,减少脂肪的吸收。比如芹菜、春笋、冬笋,都是炒肉丝的好搭配。猪瘦肉与香菇一起烹饪较好,香菇中含有的丰富的食饵纤维会抑制猪肉中的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贴点儿“海味”秋膘

秋天可以常吃三次鱼。鱼类,尤其是脂肪鱼,如鲑鱼,或白鱼,如鳕鱼和鲈鱼,都富含Ω3脂肪酸,好处多多。Ω3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酸酯含量 (含量过高会造成动脉中血小板淤积),稳定心跳(减少心律不齐的发生),让血小板黏稠度下降(减少动脉阻塞的情况),也许还能降低血压。一些研究已经表 明,每周吃一次鱼,会降低50%的心脏病发病率。对健康最有益的鱼类是新鲜的野生鲑鱼,鲇鱼、比目鱼(鲽鱼)、罗非鱼和白鲑也都很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 式补充类黄酮。每日补充31毫克的类黄酮化合物。类黄酮化合物是有效的抗氧化剂和消炎物质。植物类食品(包括坚果)中含有这种物质,如茶类(含绿茶)、红 葡萄酒、葡萄、酸莓果、大豆、100%纯天然橙汁、洋葱、西红柿及西红柿汁。通过每日饮用两杯半酸莓果汁或几杯茶,可以补充到足量的类黄酮化合物。

贴点儿“素味”秋膘

芋头:芋头富含淀粉,营养丰富。芋头含乳聚糖,质地软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别适宜脾胃虚弱、患肠道疾病、结核病和正处恢复期的病人食用,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红薯:是粮食中营养较为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红薯还是抗癌的佳品。

百合: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和钙、磷、铁及维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中医用百合作为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补药。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加液体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将百合洗净,煮熟,放冰糖后冷却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

大枣:祖国医学认为,大枣不光是甜美食品,还是治病良药。大枣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气的佳品。根据药理研究,大枣有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作用。大枣虽然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内有湿热者,每日吃三到五枚为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