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俺是北京山顶洞人

(2010-07-02 13:06:40)
标签:

山顶洞人

市政建设

原住民

残渣余孽

城门

北京

杂谈

分类: 闲言碎语

  昨天看了条消息,北京著名的四个老城区合并为两个了。

 

  谁都知道,几十年来的北京,不断发展,面目全非,沿二环路一圈的城墙及十几个城门,基本上只是一些城门名字了,就像现在的“广场”,没有面积,只是商厦。

 

  北京近代的四城区: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崇文区,从今往后只剩2个了,以北京城东西纵向划分,叫东城区与西城区,而穷宣武,破崇文从今往后就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据说本次改革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宣武、崇文的名字是封建社会的残渣余孽,真是可笑!老城墙没了,老城区没了,老地名也没了!折腾什么呢?

 

  估计宣武、崇文的原住民应该高兴了,原来的穷破帽子可以被摘掉了,远远地被扔到大运河去了,而自己一不留神就混入了东富西贵的圈子,终于脱贫了。值得喝一壶二锅头,光着膀子,坐在街上,整一回达人当当。不知道东城西城的老人们愿意不愿意自己的地盘一下子拓宽了,这圈子拉长了,过了南二环,奔大兴去了,腿脚好些的要骑马坐轿才能视察一下自己的属地。

 

  听说还有一些区县要合并,只是时间问题。要不有开发商宣称北京河北交界的某些地区将来要划归北京地区,忽悠炒房团去抢购河北的低价房。现在觉得,商家也不是空穴来风,保不齐哪天河北就是咱北京的远郊县了。俺就有机会与咱河北的博友们成老乡了,想想都令我激动。

 

  名字不就是一个符号,一段历史吗?北京很多地名都带有元、明、清时代的痕迹,那只是历史,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也不再代表哪个阶级,哪种制度,有什么必要消灭掉呢?想起一个传说,说为什么市政建设可以解决失业问题。比如挖沟修路,挖沟需要一支队伍,填平也需要一支队伍,铺路还需要一支队伍,铺管道又是一支队伍。当然,这不包括出苦力以外的技术、管理队伍,不包括制造、销售、维修、回收工具、车辆的辅助人员,更不包括市容、保洁、绿化、环保等等相关产业链。就单这挖了填,填了挖,反反复复,大家就都有事做,有饭吃了,从而解决了失业难题。

 

  莫非市政建设的发展方法拓展到了行政管理方面?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分分合合,先灭了,再经考古论证,然后恢复名誉?只是不知道将来还能否还原历史?就像现在那些已经拆了的城门楼子,扒了填猪圈的老城砖,还能留给后人吗?莫非我们的子孙后代不需要我们的传承,不再有兴趣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

 

  俺真是老了,怎么就那么讨厌新生事物呢?怎么就不能接受推陈出新,化繁为简呢?赶明儿俺老年痴呆了,就记得俺是北京人,山顶洞的原住民,估计怎么着也不会超出这个变化范畴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多出去走走
后一篇:外行看热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