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去走走
(2010-07-01 13:41:27)
标签:
青歌赛文化大师青年歌手万里路德国 |
分类: 闲言碎语 |
“你们不读书也就罢了,但是希望多出去走走。”这是余大师在青歌赛上语重心长的教诲,碰巧那天我忙里偷闲看到了。我非常赞同出去走走的说法,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谁不想出去见见世面啊?但也要看条件、看机会不是?
作为青歌赛的歌手,尤其是那些少数民族歌手,汉语水平有限,平时试唱读谱极少。记得小时候民院有一位维族女歌手,那音色、底气、台风都是刚刚的,百听不厌,可她就是个维语、汉语文盲,不识谱,所有的歌曲都是听会的,而且据说新歌听一遍就会唱。幸亏那时候没有青歌赛,没有被用来凑砝码的文化素质考核,更没有余大师这样的所谓文化大师现场出题、评审。要是她参加现在的这种文化素质比赛,偶滴神!不敢想。
最让人气不过的是,青歌比赛百分制里占1分的文化素质分算个什么鸟?什么叫文化素质啊?知道临安是现在的杭州?古代的北京不是现在的北京?知道“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哪个朝代的哪位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诗?XXX大学在德国不是法国?说实在的,连我这个外面混过的“海派文化人”都不知道德国有这么一所著名的大学,更别说那些以唱歌为生的青年歌手了。他们凭什么要知道这些?凭什么要在电视内外被当作文盲现眼?
也许余大师算个文化人,好像也有人不完全认同这个,偏要在文化后面加上‘流氓’两字,真是恶毒!这不是诋毁大师吗?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专长,虽然不同的文化形式需要相同的文化知识背景。1分的分量或许想说明文化素质对于歌手并不重要,但总是聊胜于无,没有文化素质做底蕴的歌手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当代歌功颂德的演员!只是这1分的含金量实在不敢恭维,只要脸皮够厚,不答题或者乱答题就是了,文盲怕什么?那破题答对了就说明有文化素养?答错了就是文盲了?像我这个属于医生堆里的码字快手,绝不和那些以码字为生的人上台比武,那不是班门弄斧吗?像在羽球场上,业余选手打得再好也无法与专业板凳队员较量,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实在是搞不懂,这些青歌赛的组织者都在想什么?据说本届青歌赛,文化素质考核抢了青歌赛的风头,百分之一抵过了99%,这当然不是指文化含量,而是说那些令人吐血、笑喷的答案。余大师不是早就说收山打酱油了吗?怎么还亲自出镜,自编、自考、自评?是想证明自己有文化,算个文化大师?还是想证明后代缺文化、不读书、没远行?建议大师弄个“行万里路文化基金”,专门赞助有文化、没文化的青年歌手周游世界,最好余大师再整个“老年业余歌手比赛”,让俺也有机会参加比赛,有理由出去走走,哪怕俺把《忏悔录》的作者说成“屠格涅夫”也不嫌丢人,谁叫俺没文化,想出去走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