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影迷(二)
(2008-11-19 10:40:28)
标签:
杂谈电影回忆生活同学 |
分类: 往事如烟 |
看电影一定会与荧屏人物做单向情感交流的。
现代的追星族可以疯狂地表露自己的心声,可以用上网搜索、购买或下载偶像写真照片;可以上明星个人网站(都是影迷们打理的网站,很少有星儿们自力更生的);可以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方式与明星沟通。记得赵薇因为“小燕子”而红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时候,我在长春出差,住在了某宾馆。那天上午看见宾馆内外人头攒动,多是10岁上下的孩子,人群中还有许多家长(母亲居多),个个都兴奋、焦急地左顾右盼。一打听才知道明星赵薇要来这里开新闻发布会,而且就在我们这个宾馆。因为不知道赵小姐会何时抵达,也不知道她如何抵达,从哪个门进来,所以,小影迷们与他们可怜的家长们一起,前门、后门,楼上、楼下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很锻炼身体的啊!)连我们开会的会场外都躲藏着几拨小影迷,他们手里拿着等待签字的笔、本,叽叽喳喳地交换着信息。宾馆的保安前堵后追地驱散着楼道里的孩子。这时,我在楼下看到远处从正门跑出一队人,领跑的是2个女孩,其中一个身穿一套白色的衣裤(据说就是赵某)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越楼前的广场,冲进宾馆大堂,后面长长地跟着一队“追星族”,那场面让我感慨,追星真不容易啊!这么起早贪黑、这么智勇双全、这么南征北战、这么……。
还是说我那个时代的追星吧。说实话,除了我们熟悉的老一代配音演员(所有进口影片中的外国人都是相同的口音和语调),还有老一代的电影工作者外,我还记得一个谁也不会想到的人物。好像是出现在电影《青松岭》里,一个典型的跑龙套的角色(没有王宝根的幸运,从龙套跑成大腕)。在描写公社果园一派丰收景象的画面里,一位圆脸盘,梳两条过腰的长辫子的姑娘,左右手开工分别摘着红红的苹果。特写拉近,她露出甜甜的笑容,一口稍显稀疏的芝麻小牙,让人感到女社员的娇媚(奇怪,哪个公社会有这样的女社员?那时候怎么敢有这样的特写美女镜头?)。我之所以记住了这个美丽的姐姐,那是因为她是我在干校的邻家大姐。那时候我还是小孩,还不懂得男女之情,但我见到在她附近,经常会出现1-2个英俊的大哥哥。她父母在我们干校生活,她只是探亲偶尔过来,有时见她在屋外梳着那诱人的长发(由于我从来也没有耐心将头发留到过腰的时候,所以非常羡慕别人的长发)。她如果参加现代的海选,估计不会被选上的,因为她缺少尖尖的下巴,不属于瓜子脸型的美女。
因为我生长在院校那样的小社会里,看电影都是在院里,没有去过公共影院。上大学后,才和同寝室的同学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我们寝室的人除我之外,个个都是影迷,她们可以大段的背诵《简爱》等名著中的台词。几个人经常你来我往地对台词,声情并茂,惟妙惟肖,没让她们出镜真是各位读者的一大损失。她们往往被我对台词的无知气得咬牙跺脚,冲我摆手:“去,去,去!二百多个电影,你一个都不知道!”(“二百多个”是个口头语,相当于现在的“N”个的用法)。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说是学英语听讲座用的,可许多时候都是用来听音乐和听电影了。对于熟悉的电影,大家可以边听边接茬,总有人要模仿邱岳峰、毕克、童自荣、乔榛、丁建华、刘广宁等名家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