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都愿意做回头客?

标签:
风营销市场营销回头客顾客服务消费选择 |
分类: 营销杂谈 |
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网络店铺,我们都会在购买到满意的商品之后成为回头客,特别是在网络盛行的今天,电商平台甚至可以做出“浏览过的商品”、“购买过的店铺”等标记,这说明了什么呢?
曾经有一种言论,认为电商平台的成熟让消费进入了一个“比较”的年代,人们会通过搜索、排序找到自己更满意的产品。如果这种言论是正确的话,那么显然是和“回头客”的概念相对立的,所以……
最直白地说:商品的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
我曾经谈到过关于“搜索引擎无用论”的话题:当我们搜索一个关键字的时候,如果搜索结果是很高的数量级,那么这个海量的搜索结果对我们的帮助并没有实际价值,我们关注的还是前几条或者前十几条结果。这还是好的现象,更可怕的结果将是我们面对着成千上万条搜索结果感觉无从下手,最终可能放弃。
消费也是如此,当我们去商场购物时,有几个人有耐心听完售货员亲切地向你介绍本季的新品,还是自己直接奔向那些一眼就相中的衣服;或者是在网上购物时,你真的会把你要购买的同类商品全部都比较完吗?
当然,正是因为人们的这种行为和心理方式,才导致竞价排名广告方式的出现,但是,当我们搜索到的结果是和竞价排名所产生的,也就是说谁花钱谁就可以排在前面,那么,这些排在前边的结果到底是最优的,还是最肯花钱的呢?我不能确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比较一下,也许结果会很有趣。
说回本文的主题,我们为什么都愿意做回头客?是因为我们曾经消费过的商家的产品、服务让我们满意,让我们认为在这一家购买还会让我们继续满意,所以选择再次消费,这是表面的东西,实际上,我们选择回头客的原始动机恰恰是“反比较”的心理——我们想减少自己的选择,或者说是想减少自己花在选择上的时间。
如果你有过做回头客、二次或N次消费经历的话,你是不是能确定你所购买商品的商家就是最好的?你是不是可以确定你在这家商户买到的商品就是同类产品里最优的呢?会不会还有更适合你的商品没有被你发现呢?
在人们消费的过程中,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是没有上限的,人们总是希望产品的品质越高越好、价格越低越好,如果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上限,那么每一家制造、销售单位最好都提前关门;但是,在消费者的心里同时也存在着一条及格线——大多数回头客的选择并不是“最优心理”,而是认为自己的消费回报达到了及格线。
比如你要在网上买一双运动鞋,并且你并非某品牌的追随者,而只是希望在500元以下的价位买一双时尚、实用的跑步鞋,那么你会怎么选择——把所有的符合标准的鞋子都选择出来一双一双、一个参数一个参数的比较?还是在自己购买过的品牌之内选择,而且是在浏览过十双鞋子之内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在你做决定的时候,你认为这双鞋已经足以满足你的要求了,还是认为这双鞋就已经是你要求之内最完美的那双?
很多时候,很多人总认为要提供的是“完美解决方案”,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每一家制造商所推出的产品给客户的选择都是有限的。这里面,我们最应该想到的是:客户想要的并不是选择的过程,而是选择的结果。
所以,在达到完美之前,我们是不是应当让我们提出的每一个解决方案(商品)都达到及格线呢?
后一篇:特色小镇:就是要让小城市变大